总部经济集聚高端要素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凸显,是构成苏州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总部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万千企业中的“领头羊”和“火车头”,“头雁效应”发挥好坏关乎苏州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有多少家,规模如何,都分布在哪些区域?这些企业是内资还是外资,属于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对研发投入如何?日前,苏州统计部门发布了“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全景扫描”,剖析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透视发展现状与特点,查找短板与不足,为苏州加快培育总部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提供参考。
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总共380家
2020年,苏州市总部经济办公室认定的总部企业179家,境内上市公司150家(截至2021年一季度),江苏省商务厅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48家,比上年分别新增0家、30家和18家。去除三者重复的企业,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数量为380家。
近年来,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加快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升。2020年末,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拥有资产336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总资产超百亿元总部企业41家,超五百亿元12家,超千亿元特大型总部企业8家。特别是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生产经营平稳健康运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799.49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总部企业有33家,超千亿元的5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21.04亿元,同比增长14.2%;户均利润3.21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总部经济企业盈利面达80%,其中,利润超五亿元总部企业有46家,超十亿元的29家,超百亿元的2家。
总部经济企业竞争力、创新力、价值创造力突出,辐射和集聚效应显著,产业链国内外扩散外溢作用明显。380家总部经济企业,包含成员企业2146户,分布在33个国家,中国境内占比91.7%,在苏州市内1080户,占比50.3%。
从区域分布来看,总部经济企业数量呈一定空间集聚态势。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苏州高新区四地总部经济企业共257家,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为67.6%。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以106家独占鳌头,占全市总部经济企业数的27.9%;昆山市76家位居第二,占全市总部经济企业数的20.0%。
超五成为内资总部经济企业
近年来,苏州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外资、内资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从企业注册类型看,内资总部经济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数量占比为53.2%。2020年末,苏州内资总部经济企业拥有资产27850.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102.27亿元、利润765.30亿元,占全市总部经济企业比重分别为82.7%、73.9%和62.7%;内资总部经济企业户均资产137.87亿元,高于外资经济总部企业的32.78亿元。全市总部经济龙头企业均为内资集团,本土的民营集团更是中流砥柱,按营收排名前十强中8家是本土民营集团,总资产超千亿元的8家集团均是内资集团。
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总部经济企业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数比重为61.6:38.4。第二产业企业数相对多一些,其中工业219家,建筑业15家。工业总部经济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数居前列。服务业总部经济企业146家,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近7成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以创新为动力,引领经济转型发展。2020年末,苏州总部经济企业中256家建立研发中心,占比达67.4%;共设立技术中心838个,同比增加119个。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72.5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工业总部经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来看,总部经济企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均超10%,分别为12.2%、11.2%和10.8%。
上市公司更重视科技创新。2020年,苏州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为3.2%。其中,上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3.7%,高于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1.3%,高于总部经济企业8.9%的平均水平。其中上市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为12.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不过,苏州总部经济企业还存在具有影响力的旗舰型企业少、总部经济企业经营压力大、企业扩大投资意愿不强、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偏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