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全面开展以来,吴中区郭巷街道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在专项攻坚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贡献郭巷力量。
念好“三字诀”,筑牢疫情防控“生命线”
“广”织疫情防控“宣传网”。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利用电子屏、微信号、小喇叭、小广播、横幅等各种宣传媒介,宣传防疫知识、“苏周到”App核酸检测预约功能等,形成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常态化、密集化、全覆盖的宣传态势,营造全方位的防疫氛围。
(工作人员督促戴口罩)
“严”筑排查管控“安全墙”。加强小区入口管控,“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志愿者”组成的立体防控志愿队伍,严格落实“查戴口罩、查健康码、测量体温”三步防控措施;实行防控管控闭环机制,做好中高风险地区返苏人员登记,实时掌握居家隔离情况。
画“实”群防群控“同心圆”。排查低风险地区返苏人员,做到“应隔未隔”“应检未检”;对符合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门磁设备安装,协助医院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并做好每日随访;完善社区核酸检测预设采样点现场布置,组织在尹东八村一区等封控区域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务实“三创新”,分出绿色生活“新时尚”
注重工作模式“体系化”创新。结合街道实际,分类制定餐厨垃圾清运方案,采取“定时、定点、定人、定线、定设备”作业和“包片、包线、包点、包户”作业相结合的“五定四包”收运模式,进行全域厨余垃圾收运,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全覆盖。
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创新。引进AI智能化废旧织物回收项目,设立163个斑鸠智能化衣物回收箱,实现小区全覆盖;围绕市级信息化工作要求,抓实推动信息化体系建设,使29个地磅处置终端成功接入系统;新建10吨厨余垃圾处理站、姜家10吨鸡头米处理站,完成垃圾分类处理站建设。
深化处理机制“制度化”创新。依托郭巷街道垃圾分类微信群,针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协调联动的及时处理反馈机制,推动垃圾分类问题及时解决;组织街道垃圾分类专班对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月度考核,完善垃圾分类考评细则,督促工作全面落实。
(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类)
提升“三效能”,严守安全生产“高压网”
“331夜查”出成效。紧抓拆迁区与集宿楼两大治理“难点”,开展“331”专项夜查行动。通过摸排安全隐患、发放消防安全警示、限期责令整改或搬离等硬核举措,有效扫除出租房监管盲区。以专项行动为示范,筑牢安全监管的“防火墙”。
(工作人员进行“331”巡查)
“常态化巡查”促长效。以社区党支部为基础,建立网格责任区,由网格长负责,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民情,细化服务;通过政策宣传,疏解民意,化解矛盾;通过结对帮扶,排解民忧,精准解题。以网格管理为载体,打造互联互通的“连心桥”。
“回头看督查”提质效。建立群租房底册,完善企业花名册,加强信息建设,实行“档案化”管理;严格对照整治标准,突出重点领域,实行“分类化”管理;结合群租房检查记录表、企业检查前后对比表,细化监管指标,实行“动态化”管理。以督查考核为抓手,深耕精细管理的“责任田”。
坚持“三结合”,跑出违建治理“加速度”
“上下”结合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领导负责制,压实属地责任,成立违建治理专班,实施挂图作战,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注重街道部门、社区联勤联动,加强政策宣导、专业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大格局。
“条块”结合推动有序整改。在前期大排查基础上,由属地社区负责,实行“专人专责”,开展“一户一档”详情调查,实时上报汇总排查数据,及时掌握违建动态;聘请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开展专业检测,提出整改建议;在违建治理专班统筹协调下,有序精准施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长短”结合务实常态长效。针对违法建筑,排出清零计划清单,排查、鉴定到拆除的全过程,务实短期高效执行;针对既有建筑和后续建设,构建持续摸排、多方监管、常态整改的长效机制。确保“不复发”“不反弹”,将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
(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 通讯员 吴郭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