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南京第5条免费过江通道——燕子矶长江隧道建成通车。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新建城市道路过江通道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通道是连接南京主城区与国家级江北新区的重要纽带和南京“高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北新增一条直达主城的快速通道
燕子矶长江隧道起于栖霞区燕恒路与和燕路交叉口,向北顺和燕路穿越长江,在八卦洲上与浦仪公路交叉,止于八卦洲西枢纽,全长约5.725公里。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辅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燕子矶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和八卦洲长江大桥之间,距离上游长江大桥约7.4公里,距离下游八卦洲长江大桥约2.7公里。
南京市公建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胡建南介绍,该过江通道于2017年开工,2022年12月26日交工验收,项目实际建设工期为56个月。与燕子矶长江隧道衔接的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同步通车。燕子矶长江隧道与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是南京“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高快速路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南京“井”字形快速内环的完整闭合。
“从新庄立交高架一路沿快速路抵达江北与八卦洲,不用等一个红绿灯。从燕子矶过江抵达八卦洲只用了5分钟左右,再通过八卦洲进入浦仪公路高架,全程不超过10分钟。”家住燕子矶的市民田宝驾车体验后说。
燕子矶长江隧道建成通车对加强主城与江北新城的沟通联系,构建南京“江南江北双主城”发展格局、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燕子矶长江隧道拉近了江南江北的空间距离,对企业拥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位于江北新区的一位企业主侯杰说,江北的桥北、高新、大厂、葛塘六合区域和主城区的沟通更加便捷,今后与燕子矶、迈皋桥、新玄武等城北板块的联动会更加频繁。
技术难度最高的过江通道之一
作为国内一次性穿越地层最多、最复杂的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燕子矶长江隧道被多位业内专家认定为迄今为止跨长江建造技术难度最高的过江通道之一,其经济社会意义显著的同时,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有着一定的示范效应。
在该工程交工验收会上,项目交工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建设单位围绕建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世界一流隧道工程目标,在数字隧道建设和大型设备国产化方面进行了探索,高质量建成了隧道,为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积累了先进的工程技术与宝贵的管理经验。
“这条隧道穿过的地层类型加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博物馆’。”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庭海介绍,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探索了超深水下隧道工程及盾构机的关键技术,盾构机需一次性穿越粉细沙层、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硬岩、长江深槽、断层、岩溶地层。
“我们在施工中首次采用智能机器人巡检,通过在排烟道内布设巡检机器人,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无线传输等新技术,实现隧道排烟道结构病害智能检测、环境状态在线智能感知等功能,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作业风险,并可有力地提升隧道养护信息化水平。”王庭海说。
除了首次采用智能机器人巡检,工程还升级采用了镭射一体机。“不同于普通摄像机,镭射一体机具有毫米波雷达技术定位精度准、空间分辨率高、检测距离远的优势,重要的是,它不受光照、能见度、恶劣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可以精确检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提高目标检测的精度和范围,实现所覆盖隧道任意位置任意车辆的车辆牌识、车辆类型、实时位置、车辆速度、交通事件的同步、实时呈现,并可结合数字孪生隧道实现车道级精度的目标轨迹虚拟化再现。”王庭海说。
专家表示,该项目实现了成型隧道无渗漏,保障了隧道结构安全受力与长期耐久性。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研发了建管养一体化平台,为后期的养护决策提供了支撑。
推进拥江发展过江通道持续加密
长江南京段98公里,规划有24座过江通道,平均4公里不到就有一座。目前,在建过江通道陆续进入冲刺阶段——
12月20日,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迎来新进展。大桥主缆首根索股成功架设,使用了目前国内强度等级最高的悬索桥主缆钢丝。预计明年3月底完成全部主缆架设。仙新路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重大工程项目,是连接主城区与国家级江北新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纽带,预计2024年建成。
12月22日,随着最后一次砼浇筑结束,龙潭长江大桥南锚碇主体工程锚块施工全部完成。龙潭长江大桥位于扬州仪征和南京龙潭之间,桥面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目前,工期推进有序。”省交建局龙潭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胡尧说,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为南京市过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起于江北新区的兴浦路与江北大道交叉处,止于建宁西路与大桥南路交叉口处,位于扬子江隧道和南京长江大桥间,当前,盾构正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建成后,可有效分流桥北、高新板块对大桥的压力。
当前,长江江苏段有9条过江通道在建。到“十四五”末,还将建成建宁西路、仙新路和龙潭、常泰、江阴靖江等5座过江通道,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基本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连通。预计到2035年,全省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6座,更高效支撑沿江城市融合联动发展。
南京四大交通工程昨日开通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刘霞) 12月28日,南京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地铁7号线北段、地铁1号线北延线与和燕路过江通道开通。
据了解,红山路—和燕路是南京市“井”字形内环快速路系统中的北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南起新庄立交,沿路下穿老京沪铁路、沪宁城际、红山南路、丹霞路、华电路、迈皋桥广场等,新增和燕路北向西匝道隧道,新建晓庄广场互通,向北穿神龙路后与和燕路过江通道衔接,全长约6.12公里,主线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辅道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其中,红山路段已于2020年6月建成通车,和燕路辅道及人行道计划于2023年3月通车。
地铁1号线北延线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起于已运营1号线迈皋桥站,沿和燕路向北,由高架转为地下,经燕子矶、笆斗山至八卦洲大桥地区。线路全长6.524公里,设晓庄广场站(与7号线换乘)、吉祥庵站、燕子矶站、笆斗山站及终点站八卦洲大桥南站5座地下车站,后接出入线连接二桥公园停车场。
地铁7号线北段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栖霞区,工程起于鼓楼区幕府西路站,沿幕府西路、幕府东路、栖霞大道往东敷设。线路全长13.84公里,共设幕府西路站、五塘广场站(与3号线换乘)、幕府山站、晓庄广场站(与1号线换乘)、万寿站(与6号线换乘)、丁家庄站、丁家庄南站,尧化新村站、尧化门站、仙新路站(与规划8号线换乘)10座地下车站。
记者 梅剑飞 田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