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河南法院出台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措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法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均持续向好,郑州、洛阳法院相关指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标杆”。
努力让企业纠纷解决更加公正高效
“‘万人助万企’已成为我省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名片。”河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支安宇介绍道,“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坚持以“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法律意识”为导向,走访调研企业10万余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900余场次,当场解决企业困难近千个,发放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2万余册、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6万余册,发布典型案例800余个,获得企业广泛好评。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争取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与省政府共同出台《河南省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支持政府放管服改革,与政府部门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企业纾困解难等工作,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办理黄淮学院建设公司诉渤海置业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时,为减轻企业诉讼负累,河南高院激活“沉睡法条”,对无争议的500万元履约保证金先行判决,解决了施工企业燃眉之急。“河南高院依法先行判决500万元支付给我公司,及时保护了我司的合法权益,防止因诉讼拖延而扩大损失,解决了我司濒临破产的危机。这是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啊。”河南黄淮学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侯亚林感慨道。
秉持“质量重于泰山、正义不能迟到、案结还要事了”“把每一起案件办好就是最实在的为企业办实事”的司法理念,河南法院在提升涉企案件审判质效上狠下功夫。自2020年以来,河南一直是全国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占比最低的省份之一,全省法院审判效率指标稳居全国前三,核心质量指标提升至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平均审理用时45.3天,比全国均值短12.3天,比2018年少27.4天,诉讼成本降低17.2%。
努力让企业诚信意识更加强化提升
“到底企业讲不讲诚信,到法院一查就知道。”近日,淮滨县某混凝土有限公司通过淮滨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淮商法律服务窗”智能引导,和需方成功线上签约了一起混凝土买卖合同。
为鼓励企业互信双赢,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淮滨县法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淮商法律服务窗”服务端口,为企业、企业家们提供线上咨询反馈平台和智能合同签约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不仅可以向法院、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反馈问题,还可以通过该智能合同签约平台板块进行合同审查,及时防范风险和堵塞漏洞。
“没想到法院采用的财产保全新模式,不仅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让我们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有了科学评估。”某大型工程公司负责人感慨说道。原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情况下创新财产保全方式,由被保全人事先开具履约保函,既起到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又解决了企业账户被冻结、资金被占用的系列风险,确保司法行为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018年以来,河南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依法对3222家企业的厂房、设备“活封活扣”,给予6881名被执行人惩戒宽限期,对13.6万名履行义务的企业和个人修复信用,最大限度激发了守信意愿。
河南省委批准成立切实解决执行难部门协作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省委政法委协调36家省直单位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对全省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给予充分保障支持。2018年以来,河南法院执行结案平均用时从2018年的147.1天缩短至72.1天,执行案款实现动态清零,是全国法院全面清理未支付案款最早最彻底的省份之一。
努力让企业资产配置更加优化合理
企业破产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既能解决“僵尸企业”淘汰出清问题,也可以对具有拯救价值的企业,通过和解重整进行挽救,从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河南法院加大破产审判工作力度,有效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出清”功能,提升破产审判效率,降低破产办理成本,灵活运用预重整、引进战略投资人、出售式重整等方式提高重整成功率,促成企业实现重整再生。2018年以来,河南省建设集团、莲花健康、华英农业、少林客车、银鸽投资等194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重整成功。河南省建设集团破产重整案被评为“2020年度十大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和“2020年度十大商事法治典型案例”。涉外上市公司中孚实业及6家关联公司重整方案执行期内发展良好,其母公司豫联集团重整后当年即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206%。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河南法院将始终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奋力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赵栋梁 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