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接送、礼品相赠、健康讲座附带专家问诊、知名企业保障产品品质……利用精心包装的身份履历、天花乱坠的疗效允诺,史某等人通过虚假宣传、更换包装,将普通食品、饮料伪装成保健药品,先后骗取3000余名受害老年人4400余万元。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史某等10人诈骗案获判,10名被告人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
安排专车上门接送
“阿叔,我们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工作人员,近期正在您家附近为老年朋友们做健康讲座,了解到您腿脚不便,我们安排了专车上门接送,参加讲座还有礼品赠送哦。”2022年2月,刘阿叔接到电话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陌生人的邀请。
到达讲座现场,刘阿叔和老伴瞬间被礼堂内热烈的气氛感染。台下有四五十位老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台上“医学院副院长”“科学院研究员”宣布着一个又一个“喜讯”。讲座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时而鼓掌叫好,时而向听众们派发礼物。
“各位爷叔阿姨,我们的药品吃了不仅能净化五脏六腑,还能延缓衰老!”台上一位“副院长”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粉末倒入一瓶黑水中,瞬间瓶子里的水变清了。神奇的效果加上热闹的氛围,刘阿叔和老伴也加入了排队付款的队伍。
服用许久不见疗效
花了数万元买回来一堆瓶瓶罐罐,刘阿叔和老伴服用这些保健药品许久,却一直不见神奇疗效。联系退款时,曾经热情贴心的“业务经理”却总以“疫情封控出行困难”“资金周转需要时间”“再吃一段时间看看效果”等理由推诿搪塞。由于始终拿不回退款,刘阿叔遂报警求助。
遇到同样情况的还有王阿姨。“我通过药盒上的信息查询了生产厂商的工商备案,和厂家沟通后,他们说我妈买的这些药品外包装都被修改过了,把产品类型从固体饮料改成中药制品,这些饮料成本不到10块钱!”王阿姨的女儿说,直到她将查询结果摆到妈妈面前,王阿姨才方知被骗。攒钱买来的“神仙药”竟成了始料未及的“糟心事”,此时王阿姨才后知后觉地想到,当初向她推销药品的“云南医生”却是北方口音。
精心谋划精准行骗
闵行警方接报警后,对史某等人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经侦查,这是一个层级严密、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史某等人形成了包括锁定目标群体、冒充医师专家、培训推销话术、处理售后事宜在内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犯罪链条。
在上海市各小区、公园等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发放礼品、免费家政等理由上前搭话,套取老年人基本信息,并锁定有基础疾病、退休、独居老人为目标群体。他们包装自身背景、安排专车接送,将目标老人骗至讲座现场。
随后,伪医师、伪专家登台授课。他们授课前打着名贵药材、现代科技、售前优惠等噱头,授课时现场演示“疗效”,授课后根据前期套取的信息进行针对性问诊,运用事先培训的话术向被害人出售大量药品。
“每晚都会有经理、总监对我们进行话术培训,谎称这些药品疗效显著,而且只有我们内部人才能购买。”冒充医师的韩某说。
为规避风险,防止老人家人发现后报案,该团伙规定讲座过程中严禁录音录像,购买药品原则上使用现金支付;以方便、环保为名,要求老人们拆除被修改过的外包装后再将药品带走。针对没有带足现金的老人,该团伙还会派专人陪同,送老人到家中或银行取现。
检察官提醒,面对真假难辨的保健产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理性分析、谨慎决策,要在具备保健品销售资质的场所购买,选购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齐全的产品;若遇无证销售、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子女也应多关心家中老人,帮助老人提高防骗意识,不给骗子打“亲情牌”的可乘之机。(江苏烨 潘志凡 赵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