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名选手倒地不起,后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11日从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组委会获悉,在10日赛事活动期间,共有10名跑者送医治疗,截至目前,除2人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外,另外8人中的6人已于10日出院,2人仍在当地医院留院观察。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消息
记者了解到,已经出院的6名跑者均系皮外伤或跑后劳累送医,目前仍在留院观察的2名跑者生命体征平稳,已无生命危险。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入院治疗的10名跑者的医疗费用均已由保险公司支付,2名离世跑者的相关善后事宜也正在处理中。
记者通过查询了解到,追溯至2014年,马拉松赛事中,经媒体报道的共有14人在比赛中猝死。其中,2014年5例,2015年5例,2016年4例(包括此次事件),其中超半数以上是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猝死,近3年的猝死案例中,在终点附近的猝死概率也超过80%,大部分是不超过35岁的年轻人。
这些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的官方通告称,这些参赛者均是在跑步途中出现心脏骤停的反应,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对其开展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送往医院开展急救,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广州、上海、厦门、昆明、合肥等马拉松比赛中均出现过有选手猝死的情况。
终点附近为何频现猝死?
北京体育大学科学健身理论与运用专业的王正珍教授认为,从调研数据中解读,依据年龄可以以35岁为猝死原因分界线。35岁以下的青年,在运动中猝死,可能因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而35岁之后则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猝死。
但在跑步过程中为何会猝死,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除去个人没有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知晓自身的心血管问题的原因之外,当天的身体情况也是诱发猝死的因素之一,比如是否休息妥当,按需补水,体温升高等。但最终准确的医学判断,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才能为参赛者猝死原因下定论。
专业马拉松教练吉新黎认为,在终点附近频发猝死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在终点处,选手容易亢奋,周围人的鼓励和叫喊也可能让其运动超过自身的身体极限,一旦再加速冲刺,心跳加速越快,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尤其在出现心慌、头晕、心悸的时刻,应该调整速度,慢跑或者快走,不然确实有猝死的隐患。
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能教练朱宸烁解释,半马普通跑者大概需要2小时—2.5小时,对于整个马拉松来讲,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前半程和最后冲刺阶段这两个时间段,强度较高,跑者亢奋性较强,处于高风险期。
如何预防马拉松猝死?
就记者同事参赛经验而言,参赛者跑前必须做个全面有针对性的体检,咨询专家和医生包括心肺功能、心电图在内的各项跑马所需指标,做到健康参赛。
吉新黎建议,参加马拉松的人群首先要了解自身,跑马最重要的不是跑多快,跑出多好的个人时间,而是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在赛前一两天多吃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避免油炸或含油较多的食物。比赛中如果单纯补水会致体温升高,甚至出现“水中毒”,最好喝电解质饮料,除含各类矿物质和糖分外,还能矫正口味及补充能量。
天坛乐跑的发起人天海原教练告诉记者,参赛者不要盲目参加马拉松。业余选手需经过长期的体能训练再参赛更为合适。从时间上来看,半程马拉松需3个月的系统性跑步训练,每个月最好能保证100公里的训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