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中国父母普遍都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地培育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见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然而,父母的辛苦付出有时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刁蛮、不懂感恩,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受之无愧感”。面对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孩子,家长们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孩子的感恩之情呢?
案例>>
孩子不懂感恩,家长心酸
案例>>
案例>>
市民杨女士有个宝贝女儿小钰,今年上初一了,俨然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女孩了。平时,杨女士夫妇对小钰宠爱有加,抱着“女孩子要富养”的观念,对女儿有求必应,事事代劳包办,看不得女儿吃一点苦,受一丁点委屈,小钰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生活。前阵子,杨女士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双休日,爸爸因为要出差,早早地把饭菜做好了,临走时嘱咐小钰,中午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可是,杨女士一个人在医院等了半天,都不见女儿踪影,肚子饿得咕咕叫,她拿起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小钰却不耐烦地对着她说:“急什么,我还在看电视,我偶像的演唱会还没结束呢!”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这么多年的付出居然还不如几个毫不相干的明星!我的女儿究竟是怎么了?”杨女士想起平时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强烈的反差让她无比心酸。
无独有偶,应届大学生小赵大学毕业后一直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因为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就唠叨了几句,没想到,小赵居然对着父母大发雷霆:“找不到工作是我的错吗?还不是因为你们无能,我几个同学的爸妈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早早地就帮他们安排好了工作,谁像你们啊,一点本事都没有,我的前途就毁在你们手里了!”一顿发泄让父母哑口无言,亲子关系也越来越恶化。
父母将孩子宠成“小公主”,然而父母生病了孩子却连送个饭都不愿意;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却埋怨父母身份低贱,没法给自己好的未来……这些行为看似荒诞,却都是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分析>>
家长过分溺爱 孩子体会不到恩情
分析>>
分析>>
上述案例不禁让人联想起近几年一系列的社会新闻:“90后小伙把父母扫地出门”、“24岁留学生汪佳晶机场弑母”、“母亲挑扁担看儿子,儿嫌母丑不见面”……这些极端的案例虽然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的短板与问题。
反思一下,在我们周围甚至自己的家庭中,孩子刁蛮、骄纵、不懂感恩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城北小学教师姚海萍告诉记者,早上在校门口驻足观察,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上学都由家长送,书包也都是家长帮忙背着,到了门口,有的孩子连招呼都不和家长打一声,转头就走。在家里,家长们给孩子端茶递水,伺候吃伺候穿伺候出行,稍有懈怠,就惹来孩子的百般嫌弃和抱怨。奶奶洗的衣服不干净、妈妈烧的菜不好吃……市民陈阿姨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做完家务很渴,就拿了家里一罐牛奶喝,结果却引来了小孙子的不满,“谁让你喝我的牛奶的,这是妈妈买给我的,不是给你喝的,你赔给我!”陈阿姨平时辛辛苦苦照顾孙子,却引来这样的指责,直呼心寒。此外,记者日前在保利大剧院亲眼目睹的一幕也让人唏嘘:演出即将开始,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在现场不停地走动、吵闹,还霸占别人的位置,一旁的妈妈小声提醒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出人意料的是男孩不仅不听话,还当着大家的面对自己的妈妈恶语相向:“关你什么事?要你管我?脑残!”……谁也想不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对自己的妈妈如此恶劣,没有丝毫尊重之情。
对于孩子不懂感恩的问题,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负责人徐彩萍认为,这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她分析,不懂感恩,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恩情。“现在很多家庭的情况是,父母及其他家人对于孩子的‘爱’过多,让孩子们享受惯了家人的照顾,很多孩子完全不需要劳动,在家不需要做任何事,所以也体会不到父母家人的辛苦,也完全不明白父母养育儿女付出的汗水和代价,长期如此,孩子们渐渐地变得麻木,产生了‘受之无愧’的感觉。”徐彩萍认为,很多家长一门心思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基本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孩子不懂感恩,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家庭教育怎么了?追根溯源是家长们自己埋下的种子结出的苦果。
对策>>
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
对策>>
对策>>
兆丰学校教师张瑾认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自己所做的一切,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反之,孩子们则会变得冷漠、麻木、自私,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培养。然而,光靠学校偶尔的感恩节教育、成长仪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父母而言,一定要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中。
首先,父母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老是去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分内的事。比如幼儿园的孩子穿衣服,让他自己来;小学的孩子收拾书包,家长不要代劳;学校组织春游秋游,需要带什么让孩子自己计划、准备。其次,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让他们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自己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在打扫、整理等过程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才会明白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从而会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有了感恩之情,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谢。父母帮助了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及时说谢谢。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表达谢意,那么下次同样的事情就不要替他们做。
此外,家长应该适当减少孩子在物质方面的满足,要让孩子懂得,并非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如果孩子非常想得到某个东西,可以试着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在家庭中可以实行家务劳动积分,整理房间1分,洗一次碗2分,拖一次地3分,洗一次衣服5分……用积分换取报酬,然后给孩子自由支配权。
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做人的教育,父母应言传身教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