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浦口分局沿江派出所路西社区民警张建石,从2001年开始照顾一对没有子女的老人至今已16年了,他用真心、真情抚平老两口早年丧子的痛苦,并联系街道等力量,为老两口做实事、做好事,成为老两口交口称赞的“好儿子”。
“儿子”带着医生上门服务
1月19日一早,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辖区94岁的张茂云老人和86岁的老伴赵秀全老人听到有人敲门。“谁这么早来家里啊?”张老打开门,随着一股寒气,站在门口的是他的老熟人——沿江派出所路西社区民警张建石,跟到他后面的还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挎着个医药箱。张老很诧异“你这是?”张建石笑着说:“前两天不是带你去看病嘛,屠医生说吃两天药后还要去复诊,最近天冷,您老年纪又大,去一趟也不方便,这不我跟医院联系,干脆把屠医生请到家里为你看看。”说着就把医生带进来。张茂云老两口连忙请张建石和医生坐下。
“您老别忙了,赶紧先检查检查身体。”屠医生拉住老人让他们坐下,从箱子里面取出设备为老人检查起来。张建石则熟练地从门后中拿起扫把,打扫起卫生来,坐在一边的赵秀全老人感激地看着张建石,口中念叨着:“你看你,还这么麻烦干啥!”
民警喜欢管“闲事” 主动做了干儿子
今年59岁的张建石自2001年接管路西社区以来,每天都在社区里,东家走走,西家看看,啥事他都喜欢打听一下。这样“管闲事”带来的好处就是,社区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如社区有多少人,常住人口多少,流动人口多少,老人多少等等。“有时候,有的居民被我问得有些嫌烦,就开玩笑地说我怎么那么爱管闲事呢。”张建石笑着说。
与张茂云老两口结缘也是因为他的“爱管闲事”。刚接手社区工作时,张建石在一次社区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张茂云夫妇早年丧子,无生活来源,平时仅靠捡些破烂换点钱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窘迫。社区干部要上门帮扶,老人却挺有个性,不愿意接受资助,几次把社区工作人员赶出了家门。张建石知道后就想去看看,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劝他别管闲事,张警官听了笑笑,直接去了老人家。
到了后,张建石看到屋里简陋的陈设,张建石心里一阵酸,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给老两口,但老人坚持不要,还要赶他走。张建石动情地说:“您姓张,我也姓张,如果您不嫌弃,就认我这个儿子,这点钱就当做是儿子的一点心意。”老人听了这才勉强收下。从那以后,张建石一方面多次与居委会、街道、区民政局等单位沟通,请求民政部门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老两口照顾,一方面多次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告诉老人“国家政策的出发点是尊老爱老,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是施舍。”在多次沟通后,老人想通了,最终区民政部门将两位老人定为低保户,每月按时发放一定的低保金,这样两位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老人也不用捡破烂度日了。
两位老人的生活得到了解决,张建石还是不放心,依旧经常去看望两位老人,除了每月定期去以外,平时也不忘去看望二老,问问二老的身体情况,生活上还有什么需要的。有时张建石也会帮着买一些生活用品给老人送去,老人生病了,张建石就开自己的私家车送老人去看病。现在一晃16年了,在16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断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都已成习惯了,现在每周不去见两位老人几面,心里就像缺少了些什么。老人也常说:“我这个儿子,我做梦都梦见他的好!”
社区是我的家,群众就是我的亲人
对于张建石而言,社区就是他的家,他也早已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管谁家有困难,都尽力去帮衬下。
2004年7月底,路西墩子组居民戴某因犯罪被判刑5年后刑满释放,妻子下岗,儿子正在上初中,父母亲身体又不好,一家重担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戴某刑满释放后找不到什么工作。眼看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正在着急之时,张建石了解到情况后,与村里联系帮他争取了一块荒地盖上6间猪圈,并为他争取了低保,解决了戴家的经济困难。现在戴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戴某逢人便说:“打心眼儿里一辈子都会感谢老张!”
在张建石管辖的社区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有困难打110,而我们一有困难就想到老张。”张建石走到社区路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张,你又来啦!”在这里大家已经习惯性称张警官为老张了,用他们的话说,这样比较亲切。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人问张警官从事社区警务工作16年来帮助了多少人。他说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在他心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他应该做的,是他的自家人的事,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他总说:“群众当我是亲人,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还有一年,张建石就退休了,同事有时会打趣道:“老张,退休了就可以享享福,不用管那么多闲事啦。”张建石呵呵一笑:“老毛病估计改不了了,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的闲事我是要管到底的。”说着,拿起他的工作包又到社区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