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7年初回顾过去一年的互联网医疗和资本,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资本家,个中滋味和2016年初气宇轩昂的大盘点应该都不好比。
2016是此起彼伏的一年,这一年的5月19日,平安好医生宣布5亿美元A轮融资,刷新互联网医疗初创企业最大单笔融资;10月6日,一位互联网医疗创业元老离世,行业“寒冬说”袭来;12月8日,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正式宣布盈利,备受变现质疑的互联网医疗又被打上了“强心剂”。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这注定是变革的一年:2000多家掌上医疗应用淘汰率达到了40%,有个好故事就有人投资的时代过去了,这个被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等大佬都看好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正式进入了各方PK的下半场:巨头争夺的时代正式来临。
Round1: 核心资源争夺战开打
对于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掘金的各方来说,医生和患者是首要的核心资源。此前,互联网医疗备受诟病,其原因就是在于医生资源的获得备受质疑。
但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一次采访中却透露,据他估算,目前这座全国闻名的三甲医院中有三分之一的医生专家参与到了这一新的医疗服务媒介的发展中,年轻医生成为尤其活跃的使用群体。
这其中包含了三个重要讯息:第一,互联网医疗的医生参与方不再仅仅是基层医院、二级医院的医生,专家级医生也正在更多的参与进来。其二,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价值群体未来还会继续增加。第三,传统医院并不反对这种形式的医疗服务。
包括平安好医生、微医集团、春雨医生都是这一核心资源的有力竞争者。以中国平安孵化的平安好医生为例,此前得以5亿美金的A轮融资刷新互联网初创企业融资记录,其线上流量表现以及可提供服务的医生资源数量功不可没。
一位参与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的投资方负责人表示,除了医疗服务打通保险支付的无限想象空间外,平安好医生抢眼的线上流量表现以及用户活跃度是赢得资本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2016年10月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TOP2000 APP排行榜上,平安好医生以2138万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排在127位,也是所有医疗类移动应用的第一位。
在千万级月度活跃用户的背后,稳定的可提供服务的医疗资源供应方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平安好医生的自建全职医生团队稳定在1000人左右,通过7*24小时全天候图文及视频在线咨询,为用户提供辅助诊断、康复指导及用药建议;兼职提供服务的社会化医生达到60000人,分布在线下2000家合作公立医院,其中三甲医院760家,合作诊所超过5000家,完成后续分诊转诊、线下首诊及复诊随访服务;在名医预约方面,平安好医生还汇集了5000位三甲名医,可以实现全国名医一键呼叫。同时,平安好医生的合作药房达4000家,合作体检机构700个,体检机构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这些核心资源为后来的竞争者设置了非常高的准入壁垒,也为下一轮医疗服务闭环的打造提供了基本保障。
Round2: 轻资产向重资产转移,变现可期?
如果说核心医生资源的争夺是各方PK的第一个环节的话,线下医院的布局则更快的将我们带进了互联网医疗巨头垄断的时代。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规定,除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展开。这条规定一方面戒严了互联网医疗的开展许可,另一方面意味着,“互联网医院”这张牌照成为了移动医疗公司能否在切中医疗核心业务的情况下生存的生死牌。
尽管在上个月,微医集团集团高调宣布旗下互联网医院去年营收超过8亿,并已实现盈利,但对于大多数正在布局的互联网医院而言,一直都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亏损仍是常态。
如何在合理范围内“戴着镣铐起舞”是过去一年各家机构思考的首要大事。建立线下的互联网医院成为了不少机构的选择,这一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变的布局进一步提升了行业门槛,参与风险也由此加剧。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40余家互联网医院的合作模式中,以微医、阿里健康、好大夫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作为联合发起方成为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东软熙康、智业互联为代表的IT服务商参与建设了约1/3,成为互联网医院的第二阵营。此外还有医药类企业、政府、医疗机构等自主建设的互联网医院。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布局线下医院的另一条路径:打造平台,开启与传统医院的合作模式,这是介于重资产和轻资产布局转换的中间道路。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会更深入地打造服务闭环。目前来说我们在医方面,会从全科出发,接下来打造一些更深层次的专科服务。都是线上结合线下,我们自己不会做线下,我们是合作伙伴形式。”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及CEO王涛如此概括未来三到五年平安好医生的战略路径,“互联网医院这方面以我们自建的医疗团队为主,外部专家为辅,来和公立三甲医院合作进行尝试。2016年我们已经先后和重庆西南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佛山中医院等公立三甲医院达成了互联网医院共建的合作协议,这些互联网就医场景,将突破地域限制,充分调动医院周边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与力量,建立更有效率的分诊、转诊平台,实现患者服务标准化、一致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Round3:资源垄断基础之上的变现之路
在医疗领域的外围兜兜转转了几年,创业者们终于决定从“周边”向“核心”进军,做出这一举动的核心还是为了商业化和变现。
为了实现变现目标,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增值服务,改变最多的当属春雨医生。2016年年初时,春雨医生高调宣布的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的合作,借由春雨已有的基层医生资源,来为跨国药企的基层医生教育提供便捷途径。半年后,春雨医生再次利用这一资源“变现”,开拓了海外就医服务。
拓展到其他互联网医院,营收模式也大都围绕着医、药、健康险展开。微医集团公布的营收分类中,健康险业务的贡献高达60%,在2017年元旦,上海市商业医保率先破冰,市民可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由此包括微医、平安好医生在内的诸多布局保险业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迎来了更多曙光,可以试想,一旦医疗服务与保险业务真正实现闭环打通,马明哲的“大健康计划”将会迎来超万亿的产业空间。
另一方面,依托优质流量,移动医疗综合平台在医药电商市场也开始建立垄断优势,根据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检测平台Trustdata截至2016年6月末医药电商市场的统计数据,平安好医生的月度活跃用户达到998万,市场占比高达97%,远超壹药网、康爱多、好药师等传统的医药电商平台。
大健康产业业内人士指出,放眼未来,互联网医疗市场一定会是巨头打拼的时代,医生和患者的原始积累已经给这一新兴行业划出了进入门槛和梯队,关键在于如何打好手中的资源牌,讲故事的时代过去了,拼实力的巨头时代正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