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瘦身”背后有啥玄机?
余额宝主动“瘦身”,用户有何影响?
最近,天弘基金宣布:旗下的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至10万元。这是天弘基金继5月27日下调至25万元最高持币额度以来的第二次下调,大家还是非常关注的。
余额宝为什么要主动瘦身,对用户有没有影响呢?第一,绝大多数的余额宝的用户账户上的资金也就在3800元左右,也就是说对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影响的。
第二,余额宝本身就是零钱理财的一种模式,10万、25万这样的资金规模完全可以成为是银行优质的理财客户,所享受的收益绝不会比余额宝低,所以10万以上的优质客户,余额宝比较少。
第三,一定要说明的是余额宝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大家不要想得太多。
一降再降,为何将钱拒之门外?
为什么余额宝要主动下调额度呢?首先因为余额宝本身是基金,不是银行存款,余额宝规模越大,盈利压力就越大。现在余额宝的资金规模是1.4万亿左右,一年的利息,如果按3%算,就是420亿,按4%算,就是560亿,余额宝从哪里给大家找这么多的利息呢?
另外一方面,余额宝如果不加限制,冲破1.8万亿是指日可待的,也就是说规模会越来越大,一旦出现风险,国家现在的存款保险制度是覆盖不到余额宝的头上。
所以余额宝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待完善,因为余额宝毕竟只有四年,四年时间太短,发展太快,走完了很多商业银行三十年左右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它现在的风险控制的节奏就非常重要了,降低余额宝的限额,一定程度上就是降低经营风险,某种程度上也是减轻有可能发生的挤兑风险。
因为我们知道,余额宝的数值相当大,对于用户来讲,资金端是T+0模式,用户可以随时赎回,在资产端,也就是投资的产品的一端是T+1模式,它挂钩货币基金主要应对的是国债。比如说: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高信用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平时资金有进有出,大体可以自行消化,但是在资金流入或者流出比较大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流入大于流出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万一流出大于流入的时候,风险控制难度马上就加大了。年初的时候,余额宝的回报才3%,年中的时候,因为货币紧张,各个银行提高了利率,它的回报到了4%,现在又到了3%,实际上利率这么大地波动,很可能会产生资金的大进大出。
货币基金到了转变的风口?
这当然就是一个问题,更何况现在整体货币基金规模为5.36万亿元,央行跟银监会一直在控制规模。包括限制或禁止货币基金对部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的投资,对投资存单的整体规模和集中度造成约束。
监管的重中之重,就是希望资金“脱虚向实”,避免这些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也就是说躺着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说来说去,大有大的问题,马云再能干,也承担不起为全民理财的重担,所以放马云一马,与人与己都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