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中带给孩子幸福感
——记七都小学老师朱振娟
本报记者 吴菲 实习记者 陈空
精美的课件、漂亮的板书——在七都小学老师朱振娟的品德课上,学生们听得异常认真,当一个问题抛出时,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回答。朱振娟的课堂活泼而生动,温柔的声音,甜美的笑容,她寓教于乐,凭借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小学科中藏着大道理
朱振娟是土生土长的七都人,1997年从学校毕业后回到七都小学任教,一直从事语文、品德教学工作。朱振娟说,相对课量较大的语文,品德课上起来较为轻松,但在品德课中,能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她对品德学科情有独钟。
在很多人眼里,品德课是一门副课。但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朱振娟在刚接触品德课时也被深深吸引,并确定了品德课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这门小众学科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们常讲以德树人,品德课就是如此,小学品德课的课本内容是螺旋式地上升,包括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生活技能等。”朱振娟说,这门课程能帮助孩子成长和生活,实实在在地教孩子做人。
如今,朱振娟是苏州市品德学科带头人,在小学品德教育这块充满阳光和爱的领域中,不断寻找前进的标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做人
品德课能教给孩子的很多,但带来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纠正学生们的一些坏习惯。
朱振娟曾经带过一名男孩小浩,他智力上有些问题,不注重个人卫生,常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班里的孩子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我是在他上三年级时接手的。”朱振娟说,当时班里一个女生表现得尤其讨厌小浩。
利用品德课时间,朱振娟反复教育孩子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别人。小浩自己卫生做不好,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他喜欢帮老师擦讲台,对班级里的事务很热心,因此,朱振娟常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
渐渐地,朱振娟发现了班里同学的变化,大家不再抵触小浩了。“以往课间操排队时小浩总会排在队伍的最后,后来同学们会让小浩排在队伍的中间,也很关心他。”朱振娟笑着说,同学们还会主动借给他文具用品,小浩在班级里越来越受欢迎。
带了两年班,当这群孩子升五年级时,已是一个其乐融融的集体,就连曾经讨厌小浩的那个女生也会主动与小浩说话了。
课堂背后是付出与积累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的内容多,需要对各种知识有所涉猎。为了上好一节课,朱振娟有时会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准备,她有意识地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并会拿着照相机,随时随地记录一些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事例,她说:“我要做到在品德课上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
一次参加江苏省品德评优课,上课内容为“打电话”,朱振娟从暑假接到任务就准备了,开学后与学生进行磨合,在各个学校、班级上了十多次课。“上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要通过课堂教会他们打电话。”朱振娟说,别看打电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每个班里都有很多外地的小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朱振娟每到一个班级上课,会先进行摸底,事先查好学生老家的区号,再在课堂上一一教会他们打电话。“为了上那次评优课,我几乎把全国各地的区号查了个遍。”朱振娟笑着说,课堂背后付出的种种努力,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学生们走出课堂后,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品德课的教材一直在不断变化,朱振娟也一直在接受培训,不变的是她对于品德课的热爱,并始终信奉着,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带给孩子幸福感。
图为朱振娟在上课。
(陈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