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言通讯员盛琳俞正阳
孔子诞辰2568周年之际,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在文庙举行了盛大的祭孔大典,以纪念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伟大的教育先驱。在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就有这样一批像孔子那样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的努力,也显示了葑门片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书画艺术家现场传授篆刻艺术
书画艺术与儒家文化的渊源由来已久。2017姑苏孔子文化节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小学生儒学书法大赛在文庙广场火热进行,来自苏州各中小学的小萌娃们撸起袖管挥毫泼墨,将儒家经典格言名句、古诗词创作成一幅幅或端庄,或灵动的书法作品,赢得各界嘉宾和市民纷纷点赞。
与此同时,由葑门历史文化片区管理办公室、双塔街道办事处主办,双塔街道文联书画协会承办,双塔街道文联摄影协会、双塔街道文联收藏协会、姑苏区书法家协会共同协办的“盛世崇儒道 翰墨歌大成”——2017姑苏孔子文化节主题书画展在苏州图书馆拉开序幕,现场共展出了在葑门片区(双塔街道)辖区内生活、工作的百余位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的120幅作品。
“书画是儒学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张经典名片。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市民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民族优秀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葑门历史文化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委员,双塔街道党工委委员张卫新告诉记者。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严黎声看来,以书法、篆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不仅需要全方位展示,更需要在青少年中传承,今年孔子文化节期间的首期体验活动就以揭秘中国印为主题。在严黎声的现场讲解示范下,10多位小萌娃及其家长穿越千年历史长河,探寻篆刻的历史和奥秘。
“国学大讲堂”成为孩子们
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网师巷社区辖区内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等大量古迹,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党员和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社区决定朝着实现弘扬传统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方向展开探索。为了丰富活动内涵,今年,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开设了网师国学大讲堂,通过邀请文史专家为党员、居民带来《清风长留李公堤》、《姑苏名贤彪炳千秋》等历史名篇解读,让大家走近先贤,学习先贤,实现思想层面的升华。
网师国学院系列活动面向的主要群体是广大未成年人。在这座家门口的国学院,孩子们可以参与《弟子规》诵读、巧背《三十六计》、体验扎染、棕编、面塑等传统工艺,还能走进昆剧传习所,向专业昆剧老师学习昆剧,近距离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今年社区启用了新办公场地暨居民活动中心,推出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网师巷社区党委书记苏家蓉告诉记者,来社区参加“网师国学院”暑期系列活动的青少年从去年的30多人增至如今的95人,有些活动的名额甚
至供不应求。
现代私塾创始人的
“文化之旅”
铺着毛毡的古典书案,精致的文房四宝,桌上摊开的赵孟頫、文徵明字帖,一位身着黑色唐装的潇洒书生正坐在案前,手执一管狼毫笔对帖临摹,仿古宣纸上的字迹精致而优雅,在他身后,是摆满了经史子集的书架和悬于壁间的古琴……走进位于十梓街107号小楼的菊斋私塾,时光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对于如今年过不惑的薛岩汲而言,私塾便是他的小天地,没有课程的时候,他便躲进书斋兼卧室的阁楼中,在读书、吟诗、临池中度过一整天的悠闲时光。
别看薛岩汲一身儒雅中式打扮,他可是名副其实的“海归”。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去俄罗斯留学,1995年学成归国后进入国企工作。尽管工作繁忙,薛岩汲依然写诗填词不辍,上世纪90年代末,他成为国内第一批通过互联网弘扬诗词文化的人。
2005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苏州首家国学私塾“菊斋私塾”在天赐庄附近挂牌成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薛岩汲在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承受了不小压力。“将传播国学作为自己的事业选择,完全是出于自己对国学的热爱,却未成想也因此一度被推到了争议的风口浪尖。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毕竟现代私塾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