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芬
社区的活动室里,68岁的王阿姨一曲《游园惊梦》尚未落音,四周的听众早已纷纷喝彩;小广场上,一场义卖引得居民们纷纷慷慨解囊;小游园里,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给小树浇水……这些场景,在平江新城(苏锦街道)万达社区里是常态。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万达社区打造“幸福驿站”品牌,随着品牌的推广和深入人心,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福积分让爱心双向“循环”
生活中,难免会遇上难事,找不到熟悉的朋友帮忙,社区又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幸福驿站”解决了这一难题,居民将需求发布到志愿墙上,寻求志愿者的帮助,志愿者提供服务后可登记获得幸福积分,有需求时再用积分换取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去年,居民江阿姨查出身体长了肿块需要住院检查,可老伴常年卧床在家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工作人员将江阿姨的需求贴在了志愿墙上。“发帖”当天下午,来社区活动的陈阿姨和李阿姨看到了,当即“应帖”。之后,在江阿姨住院的一周时间里,两人每天坐公交车去医院看望她,并带去饭菜,还帮助江阿姨照顾家中卧床的老伴。一周后,江阿姨出院,除了到社区亲自向所有人表示感谢外,她还登记了自己这一周使用的积分情况,而江阿姨用掉的积分也是她之前义务帮小区打扫卫生获取的。
相应的,陈阿姨和虞阿姨因为付出的劳动获取了幸福积分,“积分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这件事,我们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大家关系更近了。”在万达社区,像江阿姨她们这样,通过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居民还有很多。这也是“幸福驿站”的根本目的,居民之间建立起深厚的邻里情,传递志愿服务,缔造社区文化品牌。
志愿服务让居民生活大变样
“幸福驿站”品牌下有一间魔方小屋,虽然只有60平方米的地方,却每天精彩活动不断,看电影、百姓讲坛、戏曲沙龙……吸引着社区内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参与。今年68岁的王水珍,是万达社区戏曲沙龙团队的队长。从2010年年底组建,到现在每周四在“魔方小屋”固定演出戏曲,戏曲沙龙团队作为“幸福驿站”第一支成立的志愿团队,为社区义务演出近百场,她们的演出辐射到周边街道乡镇甚至其他县、市农村,深受市民及戏曲票友们的欢迎,连社区工作人员都成了戏曲发烧友。
社区里,这样的热心居民还有很多。这五年,社区变化了,居民们也有了大变化,乒乓球队、广场舞团队、万达跳操队、万达骑行队、万达邓丽君歌迷会舞蹈队、护楼队、自助式调解队……“幸福驿站”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能参与其中,感受志愿者服务的欢乐,一起用充满浓浓爱意的服务来传递社会正能量。
幸福驿站当好居民的“大管家”
“从前,我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搬进小区居住,感觉最多也就是从平房搬进了楼房。这几年,社区大变样,环境整洁美丽,邻居之间像一家人那样亲近。”从农村回迁到和润家园居住的张巧英说,自己见证社区这几年的变化,渐渐爱上了这个“家”。
近年来,作为老百姓居住地的“娘家”和“管家”,万达社区致力于建设“幸福驿站”品牌,以“幸福”为主题,不断拓展社区载体和软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所服务和关爱的人群覆盖各个年龄段居民,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给予一站式服务,体现社区服务伴随居民一生的理念。
“幸福驿站”志愿服务品牌充分整合和利用了社区资源与服务,搭建起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驻区单位之间无障碍沟通的桥梁,让需要服务的人群能够及时、便利的得到优质、安全甚至是免费的贴心服务;让提供志愿服务的居民和单位能够将爱心传递下去,充分激发社区内部消化居民服务需要的潜能,实现了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将困难化解于社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