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双十一,各路剁手族开始盘算着如何抢到最优惠的商品,而随着营销方式的日渐丰富,网络狂欢购物已经从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逐步演化到需要求解“应用题”才能找到性价比最高商品的时候。现在网购不仅需要拼体力在零点与上亿人拼手气,还要拼智力计算各种优惠组合。对于广大剁手族吐槽的网购大“坑”,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市民:网购升级成求解“数学题”
“我想买点化妆品,但是现在不光要在11月11日0点去抢,还要去抢红包、抢优惠券,还要付定金才有最优惠的效果,算来算去到后来都有点怀疑自己的数学有没有及格。”市民辛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平时为了节约时间,常常需要网购各种物品,她告诉记者,前几年还是半夜抢,去年开始就需要提前抢优惠,今年开始各种红包抢到了也只有一部分的优惠,还有一些例如定金膨胀等噱头让她觉得今年的双十一已经从体力的比拼到了智商的较量。
“你看我为了买这些东西都做题做了很久了。”辛女士说,辛女士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优惠,不得不在本子上一次次演算,最终总结了三页自认为最大优惠的计算结果,使用过的草稿纸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我从小数学最差的,我也是很拼了。因为今年太复杂了,很容易就漏掉可以优惠的地方。”辛女士介绍,各种优惠她仔细看了很久。例如:今年还分一次定金,二次定金,再三次补款。按照她的理解,就是下一次定金有非常多赠品或者高额度的优惠券(这个要靠抢,一般只有前几千名),二次定金抵不了多少钱,三次就是补剩下的钱了。
辛女士介绍,为了买一个电饭锅,必须先下1元定金,否则享受不到那个返120元现金的活动。辛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返还的现金并非真实的现金红包,而是用余额支付就是返余额里,用信用卡支付就是返到信用卡里,严格来说不算现金红包,只是退你一点到账户的钱,而且必须在确认收货的时候才可以退的。
数学老师:类似题目小学生都做过
“其实这些优惠措施所需要的知识都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数学知识里。”平直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戈弋介绍,例如在小学阶段会接触到打折这一概念。折扣和利润问题是一种典型的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时需要搞清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如利润=进价×利润率;售价=成本+赚取利润;售价=原价×折扣。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是不可能知道商品的进价的,所以在缺少已知条件下,只能靠消费者自己来推算出最优惠的价格,而加上各种条件限制下,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往往都是对商家有利,而消费者能做的只是尽量降低自己付出的金额。
戈弋老师介绍,在现在花样繁多的打折方式中,太多条件和说法并非和课本上表述的一样,例如今年的双十一优惠措施中,定金膨胀,有类似预付款的意思;尾单凑款似乎在不断刺激着消费者购买其他更多的物品,而商家往往预先设置了很多条款甚至“陷阱”,让不少消费者需要不断购买新的物品才能换取相应的优惠。比如为了拿到50元的优惠,就需要自己再花100元的钱去消费。
戈弋老师坦言,现在精明的商家给出的所谓优惠,已经不是通过算算打折多少就能得出结果的,还需要消费者认真阅读理解,了解限制条件才能实现优惠最大化,光光数学学得好或者语文能力强不见得能够找到便宜货。
心理分析:从众、求异、攀比不可取
“实际上双十一这种人造节日实际上就是找准了现代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开展了营销攻势。”心理咨询师倪婉清分析,有三种主要的心理状态促使双十一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1、从众心理:双十一作为现在一个众人周知的活动,具有着一定的消费指向性,因此很多人都会愿意凑这热闹进行购物,以显示自己的跟随潮流。2、求异心理:双十一目前是各大商家平台推出新产品的重要节点,因此很多人也会为了追求新产品在这个时候进行消费。3、攀比心理:这种心理也存在在一部分消费者心中,面对周围都在双十一购物的亲朋好友,特别是朋友圈里面晒出的双十一订单,该类消费者也会不自觉的想要去攀比消费能力。
“虽然这些心理状态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并不可取。”倪婉清建议广大消费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双十一优惠针对的最普遍的消费心理需求,打折优惠促销,双十一的优惠力度显而易见。这使得即使出现了复杂的优惠组合,也能够满足大众对商品的性价比需求。消费者思考计算优惠力度,也是一种在选择商品考虑各种因素的表现。但是无论如何优惠,消费者还是要理性消费,切勿过度消费,以免在享受一时的购物快感之后,引发其他不良情绪。
法官提醒:理性消费,谨慎交易
针对网络购物纠纷的类型,结合现阶段经济环境的特点及广大市民的消费习惯,姑苏区法院民一庭庭长许惠珍建议,提醒广大消费者注重对所购商品信息的搜集和对比,理性消费,谨慎交易。
许惠珍法官介绍,消费者在享受网络购物便捷服务的同时,应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充分搜集所购买商品的信息,进行价格比对。在交易过程中,注意核对交易价格、优惠幅度等信息是否与标示一致,以防不法商家的价格欺诈。
树立证据意识,留存与网络购物交易相关的重要页面信息。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对于涉及商品价格、产地、规格等影响购买决定的重要商品信息,应足够关注。如对网页标示相关内容有异议,要积极与商家沟通,留存销售页面、交谈记录、付款凭证等信息。
遇到网购纠纷后,要积极依法维权。一方面可向监管部门投诉、反映,要求对经营者的不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另一方面也可向法院起诉主张相应民事权益。
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2016年,苏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和各级消保委受理的非现场购物,主要是网购消费投诉,占总投诉量30%,同比上升18%。根据这些投诉引发的原因,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今年“双十一”网购提前做到以下几点防范:选择商家重售后,远离“问题”商家;参与促销,须先认清活动规则;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首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保障财产安全;列好购物清单,消费须理性;售后找对品牌维修,防止被“黑维修”坑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