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壹周记者夏天
5月23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一个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将增长50%,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也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而在苏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也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有心理问题的儿童
三年翻了近5倍?
“二十年前,一个年级最多也就一两个有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孩子,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每当说起这个问题,李铭就有点无奈。20年前,她刚刚大学毕业,当时分配进了姑苏区的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年级里有个问题学生,平时上课从来不听,整天在走廊里溜达,有一次还拿美工刀划破了同学的手,这个孩子最后在学校的劝说下退学去特殊学校。“现在,这样极端的孩子不多,但是因为心理问题被老师约谈家长的孩子,却很多很多。”
前几年,李铭从姑苏区的学校调到园区的一所小学,同样是英语老师兼班主任,但由于面对的孩子多了好几倍,孩子的心理问题一下子感觉严重起来。“前两天,还有个孩子上体育课的时候闹的不行,最后把家长叫了过来,也不是批评,就是希望家长能重视起来,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而这样的孩子,几乎每个班级都有2、3个。“感觉数量上起码翻了一倍?”不过,在感受到心理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的同时,李铭也看到了一个让人欣喜的改变:“学校里都开设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心理老师,关键是这些心理老师都在做实事。”李铭以自己学校为例:“一般老师觉得孩子有点问题,会先让心理老师来疏导一下,再和家长沟通。”
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真的多了吗?苏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数据也证实了李铭的这一说法,在指导中心刚刚成立的2005年,第一年接待的个案并不多,而现在已经飙升到了超过500例。
在这些个案中,拒绝上学占总人数的18.33%;有自杀倾向的占人数的13.14%;有自杀行为的占总人数的2%。“而随着二胎陆续出生长大,引发的老大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占比也在慢慢增加。”
家长太敏感?经济发展太快?
儿童心理问题也要两面看
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如不及时干预,儿童心理疾病在成人后仍会存在。
“要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诊断。”从事多年儿童心理医疗工作的古医生表示。对于日益增加的儿童心理问题,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主要原因,社会环境是次要原因。“但是一些家长的过度关注,也滋长了这些问题。”
古医生表示,他经常能遇到各个科室转诊过来的孩子。“有些孩子可能有点习惯性动作,比如眨眼睛、吸鼻子等等,家长就会对号入座,认为会不会是抽动症或者多动症,会不会是心理出了问题。其实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他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异常举动的时候,最好先与老师进行沟通,以确定是否有求助医生的必要。
“其实这件事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星港学校副校长张磊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孩子的心理问题频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必然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本身并不算一件坏事。“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也在完善和加强中。”
孩子有心理问题该找谁?
这份攻略收好了
事实上,在学校的行政职务之外,张磊还有另一个身份——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首席苏老师”。
据了解,苏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是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指导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中心下设:苏老师工作室、维权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宣传培训工作室。其中,苏老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上百个包括苏大教授在内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指导教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她们为未成年人提供热线电话咨询、短信平台交流、个人及团队免费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等帮助。
“中心主要接待存在偏差性行为孩子等等,大部分是从学校心理辅导室转过去的。”张磊说,2017年的1月,苏州市教育局发布的1号文件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里要求,继续聚焦和推进学生关爱工作,强调进一步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
根据《意见》,到2017年底苏州全市中小学校100%创建达标心理辅导室,教师100%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当遇到心理辅导室解决不了的孩子,可以建议他们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这个是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张磊说。
对于儿童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发现和干预,另一方面是预防。“在预防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家庭教育。”张磊说。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应运而生,其中开设的“林老师”热线专门为家长答疑解惑,而不间断的讲座沙龙也为家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当然孩子情况严重一定要看医生,简单的指导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张磊表示,此外,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对保护儿童心理负起一份责任来;“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耸动效应,去转发评论扩散孩子跳楼、自残等对孩子影响不好的新闻,尽量给孩子留一片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