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俩口膝下无子女,想通过赠与财产的形式与人签订养老协议,能保我们老有所依吗?帮我看看,我丈夫这样的算是工伤吗?儿子在外的欠款,做父母的得必须还上?”在望亭镇的“法润民生”微信群,村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个个抛出,气氛好不“热乎”。
“有问必答!”“网上在线解答是真正把律师请到了我们身边!”村民提及法律顾问微信群都赞不绝口。
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仅仅是望亭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服务的一个注脚。近年来,望亭镇积极创新驱动,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在完善“两人人员”管理机制的同时,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了百姓们用“法”保护权益、伸张正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仅聚民心、稳民心、暖民心,还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
用“心”来做人民调解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去年一年,望亭全镇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23件,调处成功623件,调处成功率达到了100%。
百分之百的调解成功率,离不开调解组织的深入建设。“在望亭,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了全覆盖,无盲角,无死角”。望亭镇司法所所长陆佳良介绍说,依托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展平台,望亭从源头上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做到了早介入,早化解。
陆佳良是一位有着35年人民调解经验的“老调解”。“一些突发性的重大死亡纠纷难度很大,稍有失误,就会造成恶劣影响。”陆佳良深有感触地说,“以心换心,以德协商,依法调解,才能快速有效化解纠纷”。
2017年7月,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因身体不舒服离开厂区,后昏迷在回去的路上,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事情发生后,死者几十名家属从外地赶来讨要说法,矛盾一触即发。
“大家都冷静下来,我们一起找个解决的方案,你们看好不好?”陆佳良知道此事后,立即和劳动部分会诊,并把双方请到司法所。整整一个礼拜,陆佳良和同事天天连轴转,在他们的耐心劝慰下,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在农村,近几年因旧房搬迁,家庭引起尖锐的矛盾和摩擦的也不少。“这类调解,不仅要站在法律角度,还要从道义亲情和乡村民俗出发,规劝双方各做退让。”陆佳良说。
如今,在望亭,“矛盾解决不了就去找司法所”已成了当地人的共识。司法所墙上挂着的红色锦旗也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特殊人群实施精准管理
不仅有 “锐度”还有“温度”
司法所有锐度的监督,有温度的帮扶,使得特殊人群也加入了振兴乡村的大流中。
村民小李因信用卡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在作为社区矫正人员接受镇司法所管理时,因与妻子关系紧张,自暴自弃,不服管教。2017年底的深夜,小李违规在外逗留,司法所管理人员陈刚当即冒着寒风赶到小李所在的酒吧对其严肃训诫。
在严格对其手机定位,每天增加视频和面见外,管理人员还增加了对小李突击检查的次数。同时,陈刚找来了小李的母亲,通过亲情感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勉励其知错能改。得知小李的困难后,工作人员还帮他一起找工作。
“我真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本想破罐子破摔算了,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帮我。”如今,在物流园顺利就业的小李干得格外起劲,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望亭女婿”小陈,因抢劫被判10年,出狱后前妻已经改嫁。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协调,帮他找到了居住的地方。在帮助小陈利用“会缝纫”的一技之长工作的同时,小陈也开始积极回馈社会,积极帮助周围的群众。
目前,望亭镇安置帮教在册55人,其中42人在职。望亭镇还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服刑人员矫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使其找到定位,将个人价值融入乡村的发展。
打造农村半小时服务圈
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有事就去找老潘!”“老潘办事讲原则,讲标准,他说的话我们服!”村民口中的老潘就是原吴县法院退休老庭长潘士彦。在望亭镇司法所成立公共法律援助服务站时,80多岁高龄的潘老自告奋勇坐诊司法所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答疑解惑。他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平均每周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0余次,深受群众信赖。
当前,乡村治理事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老潘带领的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仅为社区自治管理、民生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还开展法治宣传,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汇聚起一股讲法向善的力量,涵育了望亭的文明乡风。
望亭镇还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以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纽带,10个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为延伸的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了“农村半小时服务圈”。 接待群众来访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修改村规民约,参与纠纷调解,修改各类合同条款,拟定催款律师函……百姓们对此评价说,“服务中心、站点是真正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送到了家门口,连村里的风气因此都变好了。”
为保障法律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从去年开始,望亭镇还积极开展“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 通过开展“指上服务”让公共法律变得触手可及。目前,全镇1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法润民生微信群,每个群内至少有1名以上律师及时提供“全科”服务。微信群每月提供法律咨询、指引公证、法律援助办理等100多人次,覆盖群众3000多人,大大提升了群众法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苏报融媒记者 周澜源 通讯员 相望萱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