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马渭源教授日前做客常熟同和讲堂,主讲《高考与中国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今两种考试选才制度——科举和高考进行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比较探讨。
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自隋朝初创至清末废止,历时1300多年,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讲座中,马渭源先抛出高考中的偏科、作弊、送考、高考移民、高考状元等问题,让听众带着问题来进入他对科举制度的分析中,通过对高考和科举两者的对比和类比中得到自己的认知和启发。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马渭源对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进行脉络梳理,在科举制度的流变中,来阐述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马渭源结合现实,提出中国的高考,在形式上皆与科举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继承了科举考试竞争、择优录取的平等原则,但也有科举遗留的、高考等考试也遇到的问题,如:以考试来评价人才的标准单一、不同地区不同卷或同卷却分地域录取、考试移民、防止作弊和命题人员等考务人员子女应试等纠缠着历史与现实、一致和区别、公平和效益、情理与法理的问题,引发听众的思考。
科举考试作为传统的考试形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合理内核则为当今各类考试制度所借鉴,毋庸置疑,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直接借鉴对象,它的理念、价值和规范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先进性,它在当今社会也以其他方式延续着生命。
据悉,马渭源先后出版《大明帝国》系列和《大明风云》系列等30部个人学术专著,是全国多家电视台与网站历史文化栏目主讲人,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