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糊粉层战略意义”研讨会举行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任燕萍 2018年8月18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小麦糊粉层战略意义”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举行,会议以“小麦糊粉层战略意义”为主题,由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马鞍山华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专家们就小麦糊粉层的分离技术——旋风涡流分离技术、小麦糊粉层的战略意义展开讨论,为此项颠覆性技术、国民健康与全民健康建言献策,并就在贸易战背景下小麦糊粉层引发的多种革命展开研讨。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教授李连仲、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国家粮食局原副局长张桂凤、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央企智库联盟秘书长彭建国、光明日报原副总编刘伟、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雪、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菏泽市副市长曹升灵、马鞍山华俄机械科技公司董事长、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吕志辉、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吴亮、菏泽市粮食局副局长赵学军、菏泽市高新区副主任陶福占、滨州市阳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曹福清、新华社财富传媒副总编王晖军、《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国家粮科院制粉专家、副研究员陆晖、华瑞集团董事长姚树运、马鞍山华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姚建森、山东玉杰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尹丙杰等相关部委和地方有关领导、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 杨柏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获得了提高,但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为代表的慢性病却开始爆发,不仅我国的慢性病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且每年两位数的增速也为世界第一,专家公认:精米、精面和糖摄入过高为第一祸首! 健康食品的供给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首要问题,而小麦为世界三大主粮之一,我国年产1.2亿吨左右,在健康食品的供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科院历经8年攻关成功的“小麦糊粉层产业化项目”,运用旋风涡流分离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用物理法分离糊粉层,大幅度改善面粉的品质,对小麦加工、对国民健康带来了无限可能。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舒富民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在致辞中表示,之前小麦麦麸基本上都是做饲料,很少直接拿来食用。这个技术的问世,能够从麦麸里面提炼出糊粉层,其意义一是相对于全麦加工的高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从麸皮里面提炼糊粉层,原来的麸皮照样用,这是主粮的增量,在当前粮食面临很大挑战背景下,令人振奋。还有就是糊粉层营养丰富,对国民健康意义重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 吴亮
中国小麦糊粉层战略研发课题组负责人、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吴亮介绍,小麦糊粉层是位于小麦胚乳(面粉)和种皮之间的一层细胞壁,占小麦质量的7%-9%,但小麦中70%以上的营养就集中在糊粉层中,是小麦的精华所在,又被称为小麦中的软黄金。由于传统技术极难分离,在小麦加工中通常与小麦种皮一起剥离成了麸皮,作为饲料用,其营养价值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作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了俄罗斯科学院的科技理论,自主研发了一种纯物理小麦糊粉层分离技术---旋风涡流 分层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完整保留了糊粉层的营养成分,还能去除了种皮上的微生物、霉菌、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实现了每3吨麸皮就能分离出一吨糊粉层粉(另外2吨依然可以做饲料)的低成本产业化优势,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历经多年的攻关,我们于2015年5月在山东泰安中科院的产业基地内建成了“全球首条千吨级小麦糊粉层产业化示范线”,2018年5月在全国粮食产业化示范市山东滨州市阳信县开建了全球第一家“小麦糊粉层万吨级产业化示范工厂”,7月又和山东小麦核心产区菏泽市签订万吨级小麦糊粉层产业化示范工厂合作协议,计划今年将全面投产运行,并依托上述工厂建立小麦糊粉层及其系列产品的标准,占领小麦加工领域的制高点,拉开该项目产业化的征程。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副理事长 李庆龙教授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副理事长李庆龙教授表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方面,我们看到很多的材料,也能够把小麦麸皮剔除30%左右的营养,这对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当然我们的理论估算和世界的应用,还要看得长远,要看到我们国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这个项目表示充分的肯定。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国家粮食局原副局长 张桂凤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国家粮食局原副局长张桂凤表示,中科院嘉兴中俄技术转化中心,历经了八年的努力,做了大量的调研,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料,特别是能够大幅度的改善我们面粉的品质,为我们面粉的加工业增添了一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我觉得意义重大,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应该鼓励的,应该很好地研究,尽快出台行业标准。期待这个技术成果能够尽快的推进我们产业化的进程,造福我们行业,造福社会。张桂凤还提出几点建议:要求加强这一领域基础性研究,形成专门课题报告;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小麦糊粉层行业标准;要走产学研企相结合的道路等。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博导李连仲教授则强调应该放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思考糊粉层的战略意义,这是我们的一张底牌,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 方言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说,小麦糊粉层意义重大。首先从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看,中国现在糖尿病人是一亿,是世界最多的糖尿病患者,大概是80%的糖尿病都集中在中国,而且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国家对于食品营养的引导,可能要重新的考虑。第二,从扶贫的角度来说,青少年的营养健康也有问题,国民营养研究所谈粮食安全的时候最后谈的是扶贫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解决最贫困的人口,现在都在搞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都是吃面包,都是精面白面,如果小麦糊粉层做到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意义重大。我们特别希望中科院的高精尖的技术能够落地农业上面,我觉得中国的农业就有希望了。所以我特别希望中国科学院的一些技术,能够在农业上面开花结果。
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雪
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在讲话中提到,这个项目用的涡流旋风技术,实际上就是超粉碎技术来进行提取,原来我们一直从这个角度提升传统产业,实际上我们在十九大以后,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实际上粮食产业的调整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就是追求营养,就是要把营养粮食当中,自然给我们的全营养素,尽量地保持在一日三餐当中,那么这个小麦的糊粉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麦70%的营养在糊粉层,从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它的含量是很丰富的也做了一些比较。以前是人觉得口感,追求生活的,另一种质量,定的是一个目标,现在不是。所以我觉得是人类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的观念和认识,和素养的提高。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央企智库联盟秘书长 彭建国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央企智库联盟秘书长彭建国说到,这个是一个好事,还是转型升级的需要,这个产业很大,技术上可行,有独特的技术,有那么多的专利,我们通过技术,物理分离,不像化学产生有毒素,物理不会的,就是把表皮去掉。而且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我们的成本,国外的全麦粉到9000多了我们不到3000,应该还是说可行的,经济上可行的,政策上肯定是支持的,是变废为宝,就是综合利用,把我们原来扔掉做饲料现在变成粮食,把这个变成黄金。
菏泽市副市长曹升灵,通过领导专家的分析,我认为这个项目,能够在菏泽把它做大,把菏泽粮食加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层次进一步提高,也服务当前正在推动的新旧动能转化,也服务使人民吃得更健康,为推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菏泽市粮食局副局长赵学军建议,应该改变我们面粉加工的标准,原来制定的面粉标准过于强调精细度,加工精度,我觉得现在对健康大中国,对于产品摄入的营养没有好处,应该增加像膳食纤维,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健康要素。小麦糊粉层产业化项目为面粉产业带来新机遇,会为我们粮食产业向粮食经济转型增加引擎。
中科院原副院长杨柏龄做了总结性发言,对研讨会给予充分肯定,为小麦糊粉层这一颠覆性技术给予充分认可,探讨了颠覆性技术产生机制问题,对小麦糊粉层项目的产业化寄予厚望。
《小康》杂志社编委 张志
中国小麦战略研发课题组负责人、《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我们杂志联合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等有关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小麦战略研发课题组,目前已经有十余位专家参与其中,我们准备从粮食加工环节到后端广泛的应用领域的开展研究,让更多大众认识到小麦糊粉层价值,全面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也期待更多的专家参与支持。
小麦糊粉层产业化项目落地地市有关领导企业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并介绍了当地产业化项目进展。
(附件)背景资料
旋风涡流分离技术:跨界技术引发小麦糊粉层加工革命
旋风涡流技术是什么?这本是火箭发动机领域一成果,跨界运用到粮食加工领域,破解粮食加工领域几十年难题。
小麦糊粉层是什么?小麦的活性物质所在,是“小麦中的软黄金”!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小麦糊粉层价值后,国际食品巨头企业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糊粉层产业化应用研究,至今尚未取得工业化突破。百度上糊粉层分离流行的技术还是手工。
小麦糊粉层其实是小麦籽粒皮层的最内层,位于小麦种皮和胚乳之间,占麦粒总质量的7%-9%,但却富含了小麦70%以上的主要营养和精华,富集了小麦中90%的高营养价值的生理活性成分,其中,富含的烷基间苯二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抗癌功效;富含的膳食纤维又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别称“肠道清道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的人均每日摄取膳食纤维量为20-35g(成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30g/天左右。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30克的小麦糊粉层含1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相当于5碗燕麦;它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是等量牛奶的7倍;维生素B2、烟酸等含量是面粉、大米的4-19倍;矿物质含量是普通主食的5-10倍,可谓是浓缩了谷物食品营养的精华。
但小麦糊粉层的分离却是国际难题。因为它非常薄,与种皮紧密粘连在一起,极难分离。在国外,糊粉层产品大都采用化学法分离,这就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而用物理方法分离,美国、日本等国已能做到,但成本太高,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出1吨糊粉层后,售价高达人民币35万元左右,难以实现产业化,产品也只能成为极少数人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吴亮介绍说,他们攻关的方向首先确定为纯物理方案,在从俄方火箭发射的动力原理中受到启发后,历经五年努力,最终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旋风涡流分离技术,在全球首次解决了小麦糊粉层工业化纯物理分离的技术难题。目前其分离方法和分离设备均为自主研发,是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安全、无污染的天然小麦糊粉层。该技术使得小麦从一个普通的主食品,瞬间变成可以进行无限深加工的功能性健康食品,从而在造福群众的过程中创造出无限的小麦“深空间”。
该技术一经面世,即引起多家世界500强食品巨头的合作兴趣,是中科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战略转型以来获得的粮食行业中的一项重大科技突破。
小麦糊粉层:国民健康基础保障,健康中国新亮点
小麦糊粉层是国际公认最好的全谷物食品,而全谷物食品正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及欧盟大力推进的健康食品,已成为欧美食品的主流趋势。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为代表的慢性病开始大爆发。不仅我国的慢性病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且每年两位数的增速也为世界第一。
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慢性便秘患者占普通人群的3%-17.6%。过去,60岁以上老年人群存在便秘症状的占70%-80%,而近年来,40岁以下女性存在便秘症状的也已经超过50%;糖尿病患病率20年来增加了5倍;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6亿;肥胖者6000万人,体重超重者达2亿人……由于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出现全面爆发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运动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精制米面和油脂食用过量,膳食纤维严重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因之一。
马鞍山华俄机械科技公司董事长、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吕志辉说,健康食品的供给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首要问题。也因此,小麦糊粉层带动的相关产业,既能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又能使粮食品质提高,实现吃饭就健康的人类梦想,从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小麦糊粉层能够补充充足的膳食纤维,加上其它多种营养素,能够明显增强饱腹感、帮助控制能量摄入,从而控制体重,改善便秘、血糖等健康问题,可以说,小麦糊粉层的产业化对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结构,对抗当前富贵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大健康领域共同应对富贵病高发的局面提供食品解决方案。它也从另一个途径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一年小麦产量有一亿多吨,麸皮作为小麦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约占25%左右),每年将产生二至三千万吨麸皮。吴亮介绍,糊粉层生产技术的世界突破,将使得我国能从二至三千万吨麸皮中物理性获得一千万吨糊粉层。按照十万吨糊粉层拉动百亿产业集群的初步测算,就是一百个百亿粮食食品产业集群!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粮食局提出的从“粮食行业—粮食产业—粮食经济”的巨大转型。而且,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今后如进一步的培育糊粉层含量高的小麦种子,就可形成“种植—分离—加工—应用”的小麦应用全产业链,提高亩产效益,发展订单农业,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增加收入,连片脱贫也有着现实意义。
因此,该巨大产业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能像美国、欧盟那样普及全谷物主食那样普及糊粉层食品,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遏制慢性病的蔓延,把医保变健保,形成无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