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CT
本报记者姜锋
唐代尊胜禅院遗址、南宋栈架式木桥遗址、来自全国20多个窑口的瓷器、大量开元通宝……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使得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4月2日,记者探访了黄泗浦遗址现场。未来,这里将建成遗址考古公园,对公众开放。
一块小小瓷片
牵出了一座大遗址
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现北距长江约14公里。该遗址于2008年11月发现,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说到这处遗址的发现,还有一个奇妙的故事。2008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张家港寻访黄泗浦遗址。在考古之初,黄泗浦河沿岸广阔的地域里,分布着民居、厂房、公路等,河道里的水仍然被用来灌溉农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选择发掘点,是考古人员碰到的一大难题。一次寻访过程中,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偶然在一处种植菊花的大棚里看到一块小小的西晋年代碎瓷片,这立刻引起了他的关注。经过一番寻找,林留根一行在大棚西约百米处一座通讯铁塔下,发现了流行于唐朝中、晚期的玉璧形底瓷碗残片。这个重要的线索让他们把目光锁定在附近的土地,并最终发掘出深埋在地下的历史。
罕见古桥遗址
显现宋代造桥技术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周润垦告诉记者,唐宋时期,黄泗浦河是江南地区入长江的主干水道,就位于长江入海口,古海岸线在黄泗浦遗址北侧仅200米,而不是今天的14公里。“在遗址的河道内,我们发现,古黄泗浦河是一条人工河道。”周润垦说,“当时遣唐使乘坐4艘大船来到中国,每艘船上都有100多人,古黄泗浦河转弯口的河面曾经宽达90米,足以停泊。”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发掘出的宋代木桥价值很高。据介绍,在宋代河道河底,考古人员共发现了6根长横木,2根短木,2个无横木的基槽以及横木两端若干个木桩,并请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刘妍对古桥进行了“复原”,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在国内非常罕见的宋代栈架式木桥。所谓栈架式木桥,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一根桥梁,在桥梁两端支架,而后在上面搭木板,和现在的栈道比较接近。“这些木桩距今700多年,当时木桥的宽度在50米左右,横跨在黄泗浦河上。通过它就可以知道,700多年前,江苏人的造桥技术有多高了。”周润垦说。
唐代寺庙遗址
或是日招提寺蓝本
通过长达10多年的现场挖掘工作,考古学家通过与日本《唐大和上东征传》的记载相对照,已确认黄泗浦就是鉴真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东渡日本的出发点。“史料记载,双目已盲的鉴真从扬州坐船到苏州,在黄泗浦住了26天左右,然后跟随日本遣唐使的船队开始东渡。”林留根告诉记者,可以说,鉴真从黄泗浦出发的行程是中日交往史上的重要篇章。
南大门、中门、金堂、讲堂、食堂、僧房……这是现在日本唐招提寺的格局分布。巧的是,在黄泗浦遗址东区发现的唐宋时期寺庙遗址的格局和唐招提寺几乎一致。经过清理,可以看到寺庙的房子有的方方正正,呈回字形;有的则一长排连接在一起,房与房之间还有排水沟。在房址内,还发现多口古井、灶子、仓库等。“虽然只剩下遗址,但也非常珍贵。目前,全国发现的唐代寺院遗址屈指可数。”林留根说。而据史料记载,古黄泗浦是一个大港口,唐朝时这里有寺庙,名为尊胜禅院,后尊胜禅院破败被废,宋代时复修改名为净居禅院。
曾是繁华港口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在张家港博物馆的库房里,一万多件(套)从黄泗浦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文物标本正静静“躺”在这里。
产于唐代的长沙窑、越窑、宜兴窑等,来自宋代的耀州窑、繁昌窑、景德镇窑、建窑……摆在库房架子上的瓷器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窑口。它们见证了黄泗浦遗址曾经是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河道底部,还挖掘出了成堆的唐代开元通宝,北宋的景德元宝、咸平元宝、大观通宝以及流通于南宋的绍兴元宝、绍熙元宝等十几种铜钱。如此“有钱”的河道,成了本次考古断代的重要依据。“这些铜钱,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不小心掉落的,但是却给了我们线索,可以推测出目前发掘的河道不晚于北宋。”周润垦说。
考古学家用了10多年时间,让人们知道,1300多年前,鉴真就是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目前,张家港市已经就遗址保护工作制订了更深层次的规划,边考古边保护。未来,这里将建成遗址考古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