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全国所有高职院校来说,压力与机遇前所未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数字——“100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昨天(5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我国高校招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已达到48.1%。2019年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职扩招100万,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看苏州记者发现,《方案》明确,分省确定招生计划。要改革考试招生办法,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同时向中西部倾斜,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将2019年高职协作计划扩大至20万。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寿斌认为,高职院校也需要改变招生意识。“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习惯于放出一定的招生计划,让考生报考,如果没人报考,就说生源不足,今年国家提出高职扩招100万,并非只给了招生数字,同时也已经给出了招生路径,即‘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王寿斌给出自己的建议,“很多招生办法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后才能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实施,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另外的条线配套政策,比如和管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双方进行合作。”
扩招100万,培养方式需要怎么进行调整?王寿斌认为,比较接地气的做法是“学分银行”制度,即模拟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分分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三类。
在王寿斌看来,高职院校需要未雨绸缪,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除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更加自主,招生形式逐步向“自主申请”、“随时注册”等转变外,人才培养也要从以学校“安排”内容为主,逐步向学生主动“申请”内容转变,让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具有职教特点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