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从明天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就在本周四,我们苏州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也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了一审。今天的关注,我们就一起聚焦垃圾分类这个社交新话题。
下午5点半,陈师傅准时出现在民治路42号小区垃圾投放点。6月1号以来,这个小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每天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姑苏环卫的工作人员就会来收走居民们一天的厨余垃圾。
王老伯在这个小区住了几十年,原来因为小区面积小,小区内没有设垃圾桶,居民扔垃圾都要到小区外对面的马路。厨余垃圾定点投放以来,社区老人感觉方便了不少。
民治路42号小区居民王老伯说,现在家里发了垃圾桶和垃圾袋,一个月发30个垃圾袋,专门放厨房的垃圾的。其它的垃圾的话,自己准备的垃圾桶,还有垃圾袋。
民治路42号小区居民徐阿姨说,现在搞了这个,特别好的就是厨余垃圾给解决了。这样子搞了一阶段后感觉真是好,本来放在一起。垃圾的总量增加了,一个小区、一个街道、一个苏州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太多了,现在的厨余垃圾都可降解的。
一走进位于吴江的奥林清华小区,门口几个花花绿绿的箱子非常醒目。从去年9月开始,这些垃圾分类神器就进驻了小区。
居民杨阿姨拿着一袋垃圾和一张智能分类卡,在机器上扫一扫,就能把垃圾袋扔进相应的箱子内。灰色的箱子投放厨余垃圾;绿色的是“可回收物”,分别用来投放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等,红色的则用来投放有毒有害垃圾。垃圾入箱后,还会实现自动称重和积分。
奥林清华小区居民杨阿姨说,开始的时候觉得麻烦的,这个那个都要分开,厨房的是厨房垃圾,纸是纸的。现在非常习惯了。
工作人员表示,像这样的智能分类箱,下一步有望普及到各个小区。
事实上,早在2000年我们苏州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苏州还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第一批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目前,仅苏州市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就达1123个,覆盖率达75.9%。不过,垃圾分类要真正做到位,还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和痛点。
75岁的石阿婆,对贴二维码扔垃圾这件事已习以为常。两年前,姑苏区以三元四村小区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并实行厨余垃圾积分管理。
贴着二维码的厨余垃圾被一路送到姑苏区垃圾中转站,再由环卫工人进行二次分类,避免混装。通过二维码积分,居民可兑换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这种垃圾分类方式颇受欢迎。不过,在记者调查时也发现了问题。
三元四村居民吕女士丢的生活垃圾时,没有细分,就直接把垃圾丢到“其他垃圾”分类桶中。那么,吕女士刚刚投放进“其他垃圾”的垃圾袋里,又有些什么呢?
记者打开吕阿姨扔的垃圾袋,看到垃圾里有一些粽子叶、塑料袋、厨房的剩下、还有一些废纸。这样的一个垃圾袋就包含了很多种类的垃圾,不单单是其他垃圾。
记者随后把吕女士的垃圾分类好后,分别放进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说,总体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参与度不是很高。有些居民参与的准确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认知度还不高,另一方面记者也发现,小区物业和环卫工人在垃圾收集和转运时,往往还存在着混装混运现象。
不少居民也反映,每次放在各个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往往会被清洁工“囫囵吞枣”式地又混装到了一起。久而久之,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就日益下降。
居民王先生说,物业不分你怎么分啊?不可能自己买垃圾桶分类啊,光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分不好的。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姜利荣说,再不进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化,垃圾就要形成“围城”现象。
针对这样一些痛点和不足,接下来,苏州又将有怎样的改进举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又将会制定出哪些硬性规定呢?
针对垃圾混收混运的情况,今年苏州环卫部门推出了有奖举报制度。对于市民的举报,一经查实,每次奖励200元。此外,他们也正在推出一系列举措,来避免混收混运。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干磊说,提出了一个管理的一个理念叫“四不同”。就是不同的人员、不同的车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去向。是目前、也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说,到这个月月底所有的小区必须按照规定配置相应的车辆,包括对应的去向。从下个月开始要进行暗查,包括纪委也参与了这个事情,对所有小区的规定第一条就是禁止混收混运。
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苏州周四上会一审的“条例草案”共8章47条,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类别、相关职责、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费用保障、源头减量、拒收制度、监督管理、相应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条例草案”明确稳妥推进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改革,提出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阶梯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金龙说,“倒逼”生活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行,并且要逐步地推行收费制度、一些考核制度来推动全社会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健康发展。
“条例草案”明确了未来没有被分类的垃圾,将会被直接拒收。在个人处罚方面,对于未按照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还会被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专家指出,垃圾分类能否取得真正实效,刚性立法是重要保证。在推进过程中,全社会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让市民切实履行环保义务。
工业园区都市花园居民鲁阿婆说,儿子原来在日本,日本是特别严格,你要拿错了人家扔都不给你扔,给你提到门口去了。这边垃圾分类就相对薄弱点,就没人管。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大法学院教授黄学贤说,首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一个绿色发展的理念,理念先行。还有一个就是物质实施方面,从家庭垃圾桶的分类,到外围垃圾桶跟进。第三个就是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立法,为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史广宇说,不要说一朝一夕,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要为这个垃圾分类去磨合,或者说和家庭互相磨合。但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应该去迈出这一步,因为迈出这一步,才会做得更好。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要改变垃圾“一扔了之”的习惯,不是件容易事。但万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上严格执行、配套上跟进到位,相信垃圾分类这样的新时尚会成为大家的日常行为,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