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家园秀、你我他、齐动手……”为深入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美化提升集中攻坚行动(“两小”行动),近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编写《白洋湾街道环境提升三字经》并制作成书签、宣传手册,在辖区相关学校进行发放,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孩子向家长乃至更多人传播文明意识,共同为提升城市环境出一份力。自“两小”行动开展以来,在白洋湾街道的大街小巷和各小区,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街道、社区(村)联动、各部门协调配合、居民全员参与,展开一幅“全民管城”的城市画卷。
姑苏区副区长、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健慧表示,白洋湾街道将聚力推动“两小”区域环境美化与功能提升,持续优化市容市貌、配套设施等软硬件环境,推动“新城见新,街道添美”,让白洋湾街道成为创新创业、宜居安居的首选之地,让百姓在身边环境美化提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地毯式排查开展“挂图作战”
全员摸底排查环境问题
“以前这儿是喷泉,砖块是缺失的,一到下雨天就容易踩到‘地雷’,现在改成‘红蕴长廊’,成了大家的‘大客厅’。”家住金筑家园的凌女士笑着说。凌女士口中的“红蕴长廊”位于金筑家园入口处,该小区是典型的回迁安置房小区,小区内原来有一处闲置的广场喷泉,因其设计不合理、管理使用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大而成为摆设。近期,结合居民需求、场地情况和专家建议,街道将原喷泉区域改造成为一条集党建活动、志愿服务、居民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长廊,取名“红蕴驿站”。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跃洲介绍,“红蕴驿站”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的阵地延伸。
金筑家园的“顽疾”,只是白洋湾街道辖区内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白洋湾街道自2004年启动新城建设以来,先后有近4万村民从田间地头走进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然而,生活环境变了,很多生活习惯还没来得及改变。辖区还有传化公路港、机电五金城和新东方汽配城等八大专业市场,是市区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集聚地,流动人口达5万余人。在新城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出现一系列环境“顽疾”,小区内部及背街小巷或多或少都存在乱停车、乱种植、乱晾晒、乱堆放、乱涂贴、乱倾倒等城市环境问题。
为积极响应“向小巷深处进军、向卫生死角宣战”的号召,白洋湾街道结合“新城见新、街道添美”的总体要求,全面对标找差,将辖区环境提升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狠抓落实,发动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各部门全面参与,对整个辖区每条街巷和小区展开地毯式排查,对各类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制作问题清单,开展挂图作战。
“新城路主要存在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放问题;陆步桥街主要是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富强新苑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春馨园绿化缺失较多,汽车经常停到绿化带……”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范洪根已熟稔于心。范洪根说,只有做到问题清楚,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参与党员共计6023人次
向市容“顽疾”大胆“亮剑”
走进白洋湾街道办公大楼,与其他办公大楼的忙碌景象不同,这里是静悄悄的,多数人都不在办公室。那么他们去了哪里?一位街道工作人员笑着说:“大家都去现场参加环境整治了!”近期,由街道机关党支部分别挂钩社区,每周确定一天跑社区,现场参与环境整治,帮助落实问题整改。伴随着大家忙碌的步伐,街道的环境面貌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截至目前,辖区共有54个分别来自市、区、街道、社区的党支部参与环境提升“百日行动”1187次,参与党员共计6023人次。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有感于环境提升行动受益的是全体居民,主力军也是全体居民,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队员编制出《白洋湾街道环境提升三字经》。同时注重社区宣传阵地作用,在各小区设置宣传版面,先后发放两轮《告居民书》3.5万份、一轮《倡议书》1.8万份,全面覆盖两新党(团)组织、区域单位、学校以及各居民区,营造“整治为民、整治靠民、整治惠民”的积极氛围,为全民参与环境提升工作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环境提升行动中,领导干部及党员、团员理应率先带头。但仅凭党员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一起参与,才能事半功倍。”街道一位党员干部说。
在富强新苑72幢楼前,原先居民用石头木板搭建简易长凳,如今石头木板被清理,新装上崭新的长条座椅。几位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阿姨正坐在长椅上闲聊,“现在小区经过整治后看着清爽,买完菜后还能歇歇脚,坐在这里聊聊天,大家都很开心。”居民陈阿姨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在整治过程中,有群众提议设置长椅,让居民多一个休息聊天的地方。“群众反映了,就要想办法解决。”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联系各社区和物业公司,多次召开民意收集会,根据居民需求对小区进行改造。
在加强环境提升服务的同时,街道组织执法大队向市容“顽疾”大胆“亮剑”。针对绿化带乱停车、街巷非机动车乱停放、占道经营和违法广告等行为,进行逐项整治;向当事人发放整改单,引导当事人自行整改,对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实施“零容忍”。同时,对辖区范围内物业公司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管理、服务机制,督促物业公司积极履职。截至目前,共查处违反市容环卫责任制56起,处罚机动车违停3903辆,规范非机动车38433辆,拆除广告974块、8784平方米。此外,在集中行动的基础上,加强巡查,防止反弹,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
旧貌换新颜“成绩单”喜人
“全民共治”维护城市环境
“现在环境确实好多了,小区门前的路通畅了,我们住着舒服,看着也高兴。”家住春馨园小区的居民钱阿姨告诉记者。该小区是白洋湾街道第一个安置房小区,小区没有地下车库,车位配比严重不足。许多车主将车辆停放在绿化带内以及小区门前的新城路,导致绿化缺失、道路拥堵。同时,该小区还存在着许多老旧小区都有的问题:楼道乱涂乱贴、杂物乱堆乱放、卫生死角垃圾堆积……经过改造,如今整个小区焕然一新。小区清理了垃圾、粉刷了楼道、补种了绿化,还向土地储备中心借用小区旁空置地块,建立可容纳258辆车停放的临时停车场,在新城路安装机非隔离护栏。
这只是街道“两小”行动的一个缩影。这是近两个月以来,白洋湾街道环境整治提升的一份“成绩单”:清理卫生死角9055处,93644平方米;清除小广告7.2万处;油漆单元门461扇,美化楼道6260个,粉刷楼道11.7万平方米;安装休闲座椅761条;设置公共晾晒区92处、充电桩2969个;新增绿化5.1万平方米,便民通道64条;11个老旧小区全部通过验收……
“通过整治,我们的环境美了,居民们住得舒心了。但是短期整治容易,长期管理还是一件困难事。”正在藕巷新村“巡街”的执法大队队员唐杰介绍。为了将整治成果保持下去,街道由11位副职干部牵头,结对单位党员、综合执法队员、物业(保洁)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成立住宅小区“工作单元”,以社区为主导、物业(保洁)为主体、结对单位为引领、执法队员为监督,联动攻坚,共治共享。
环境变好了,居民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提升了。街道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服务机制,发挥社区主体作用,动员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居民组长、楼道长等自治力量,成立护楼、护路、护绿、护设施四支队伍,发动全民参与,共同管理小区环境。许多居民表示,如今小区氛围变得不一样了,居民们主动参与到清理工作中,有的居民主动帮助维修公共设施,有的拿起扫把打扫小区的公共区域。
“随着‘两小’行动的深入推进,白洋湾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每个人感受深刻。”范洪根介绍,下一步,街道将持续通过责任落实、督导检查、整改整治,确保环境提升工作无盲点、无死角、全覆盖,使辖区的基础设施更完善、环境卫生更整洁,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苏报记者 吴丽婷 苏报通讯员 王林 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