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敏悦
观前街碧凤坊的某个深巷转角,有一家叫“慢书房”的书店。开业十年,这家“小而美”的书店名声愈加响亮,许多外地读者将之作为苏城的一个“书香坐标”。但在时代浪潮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实体书店迎来前所未有的困局。危机之中,慢书房借势互联网,走上了一条“突围”之路。
受困:一家“慢”书店的难与险
4月22日晚8点,北京归零瑜伽创始人、刚刚出版新书《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的牟木,以直播的形式与读者分享新书。作为慢书房“云上慢沙龙”系列活动,直播全程在书店的微信视频号上进行,吸引了一大票读者前来“围观”。
疫情发生以来,这家坐落于小巷深处的书店,于困境中艰难自救,琢磨出一条“线下转战线上”的突围之路,“云上慢沙龙”正是其中的一条“战线”。书店创始人许涛告诉记者:“‘云上慢沙龙’自去年8月开启以来,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130多场,许多大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通过直播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交流,包括知名学者余世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小兵等,也有不少苏州本土的作家、作者,如王道、袁灿兴、赵恺等。”
许涛说,在快节奏的时代做一家小而美的“慢”书店,本身就有可预见的困境,疫情来袭,难与险越发加剧,实体书店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转变思路。
“慢书房是2012年开业的,当时就有朋友担忧,怕我没办法通过开书店养活自己。”许涛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彼时,他深信苏州有培育实体书店的优质土壤,“一家实体书店要生存,要做出特色,得找到一批与书店精神相契合的读者。”许涛认为,慢书房的幸运在于,它的慢,恰恰符合了苏州的城市特质,“无论苏州发展多快,它都是内心追求慢、渴望慢的城市;苏州也有很多读书人,在这里做书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开店十年,这家小小的实体书店营收平衡,更重要的是,借一场场温馨的读书活动,它的读者圈从苏州扩展至全国。
破局:“云端”借势开辟新路
许涛意识到,慢书房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视频化、娱乐化、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推广慢阅读?
最初,许涛尝试通过书籍的推荐、深度的共读、公共的沙龙、会员体系的建立健全等方式,让书店与读者形成长期的联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就艰难的实体书店几乎难以为继。慢书房也迎来艰难的时刻。“没有疫情,书店已生存堪忧。要应对这样的困境,我觉得还是要回到书店的本质,那就是一家以书以知识传播为载体的空间,其服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冷静下来想了想,书店最重要的价值其实是由阅读衍生而来的服务。”
至暗时刻,许涛也真正意义上跨出了书店自救的一大步——拥抱互联网,反复地“折腾”。他意识到,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技术和新手段,都可以成为承载知识内容、提供阅读服务的载体。“疫情对于书店人而言,诚然是一次考验,但与此同时,它也让我们反思,一家书店的立身之本到底是什么。”
于是,慢书房开启了“云上慢沙龙”,建立了线上会员制度,同时也积极与电商合作,帮助书店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一定的收益。许涛也辛勤地耕耘慢书房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在线上为读者推荐好书……在最艰难的时刻,慢书房找到了新的“光源”。
求索:探寻更长效的发展模式
今年2月,疫情再度来袭,慢书房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慢等疫情消散,再看苏州之美”一文,许多读者为之揪心。许多书店“忠粉”向许涛发私信,“需要什么支持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吗?”这让许涛感到暖心。他告诉记者:“慢书房从2月闭店至今,压力还挺大的,还好和之前一样,逆境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强烈的活下去的欲望。过去10年我们积累了许多读者。无论如何,我希望慢书房能一直开下去。”
在原有“云上”资源的基础上,慢书房开启了电商路,今年之前,慢书房仅入驻了微店;如今,又进驻了“有赞”平台。“闭店这段时间,多亏这些线上渠道,勉强维持书店销售。”许涛说,“更让人庆幸的是,在苏州不能发货的状态下,书店界和出版界朋友仗义出手,帮忙慢书房发货,才让书店并没有断供。”也正是有了这个契机,慢书房开拓了一种新的线上运营思路——依托业界同盟的“一店多仓”模式。
许涛还透露,他正在准备一档全新的视频栏目,“希望寻找到一批包括作家、学者在内的阅读推广人,以视频的形式推荐好书。”他希望将这个栏目做成慢书房的线上主打栏目。许涛希冀用自己的努力让慢书房开到天长地久,为全国各地的读者在苏州深巷中留下一盏“理想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