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陆晓华 张晓亮
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第一个产值突破万亿级的产业,也是苏州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优势产业,主要发力点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1623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8.1%。目前,苏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电子信息企业1271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3家,上市企业62家。已形成计算机与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信息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与专用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六大产业集群。
聚力做强,凸显优势。我市将充分发挥电子信息领域产业基础与市场优势,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隐形冠军”
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集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于一体,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40G、100G、200G和400G的高速光模块,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以及应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光模块等高端整体解决方案。
截至2021年12月27日,苏州旭创累计授权专利164项,其中,国内授权发明专利78项,海外授权专利24项。公司拥有单模多模并行光学设计,高效光纤耦合技术,精密制造技术,高速电子器件设计、仿真和测试技术,并自主开发了全自动、高效率的多通道测试平台;在业内率先使用Chip on Board(COB)光电子器件设计与非气密封装技术;公司在大规模的产品制造、批量出货、品质管理和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享誉全球,是中国在全球光通讯产业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以旭创科技为代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在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不同层面均有分布及占比。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上市企业共62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占比37.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排第二,占比30.65%;在独角兽企业培育方面,我市拥有电子信息产业独角兽培育企业63家,占培育企业总数的29.30%;瞪羚企业方面,拥有电子信息产业市级瞪羚企业294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29.73%;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拥有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2087家,约占高企总数的18.71%,是苏州市第二大高新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我市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103家。此外,目前苏州拥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超百亿企业18家。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还活跃着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灿勤科技在通讯基站信号滤波器的研发生产上,走在行业前列;国显光电在有机发光显示器领域,用9000多件关键专利……“显示行业发展,离不开配套技术。根据统计,我们在苏州的上游企业有80多家,有利于加快整个技术的迭代。”昆山国显光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推出一项新技术可能需要3年,现在很多技术是一年一迭代,技术一直持续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据介绍,通过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成功突破了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速光模块、第三代半导体等核心关键技术,涌现出了盛科交换机核心芯片、维信诺OLED显示屏、旭创高速光模块、国芯网络安全芯片、纳维科技氮化镓同质外延片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部分解决了苏州“缺芯少屏”的问题。
重大项目牵引,加速“落地开花”
立臻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9.34亿元。企业专注于信息及通讯产品,业务范围以智能手机制造为主,涵盖电子通信产品之半成品、成品及其相关零组件。客户为全球知名品牌的高科技信息企业。
2021年5月,总投资超110亿元的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签约落户巴城镇,成为昆山市近年引进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引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标杆项目之一,是立讯集团在昆山最新的投资布局,该项目主要从事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2021年10月,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在昆山巴城镇开工建设,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将有力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产能提升、市场拓展,助力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重大项目是发展重振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推动电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苏州在建重大项目加速“开花结果”。2021年3月,由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5000万平方米宽幅LCD偏光片项目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项目总投资70亿元。杉金光电由我国知名民营企业杉杉股份与全球偏光片巨头之一的韩国LG化学共同设立的中韩合资企业,将在张家港经开区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和投资基地,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项目一期占地154亩,计划建设两条宽幅LCD偏光片生产线,将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出达30亿元。与此同时,张家港将以杉金光电为依托,打造光电产业园。
来自苏州市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我市一季度电子信息领域计划开工项目共计70个,计划总投资5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0.9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5G通信、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等领域,具有投资前景广、创新水平高、带动潜力足的特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6个、科创园类项目6个、研发平台类项目1个。从规模来看,总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15个、百亿级项目1个,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集聚科创资源,淬炼创新“硬核”
今年1月15日,科大讯飞全球认知智能应用服务平台在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发布,苏州工业园区认知图谱应用创新中心同步揭牌。该平台将依托企业总部及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能力,加速认知图谱应用技术在园区和苏州落地,进一步吸引认知智能人才、技术、企业集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全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紧扣国家战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苏州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集聚科创资源,大力建设重大科创载体,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2021年11月,苏州市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城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共同签署协议,共建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将瞄准量子科技领域,整合各方力量,通过创新机制、联合研发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打造量子科技相关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
对于高能级创新载体,苏州在资金、人才、空间等给予“一事一议”的政策扶持。资金上,强化市县(区)两级联动方式共同支持,同时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创新载体建设上来,营造最优环境。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在电子信息产业共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产业创新中心1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同时,苏州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建设了23家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产学研研发机构37家,建有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个,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为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综合服务。
一大批人才及团队的引进、集聚,更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原创力。
作为苏州首届顶尖人才(团队)之一,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清华及其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清华、中科大、南大等海内外高等学府,2019年落户苏州以来,深耕射频前端滤波器领域,努力为“中国芯”添砖加瓦。
截至2021年底,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共引进扶持顶尖人才(团队)和重大创新团队8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22名,建设1个外籍院士工作站;集聚了院士团队2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81名、省双创人才442名、省双创团队29个、省外专百人计划人才25名,引进培育了950多家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其中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数分别占相关计划立项总数的36%和46%,领先于其他产业。
人才团队引育,带动形成了张家港市先进特色半导体、常熟市新一代通信技术、吴江区5G技术、相城区智能传感等特色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