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之路。2017年,上海率先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用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改造,让街区焕发活力,让空间适合共享,让社区更加宜居。
曾经,中环线北虹立交桥下空间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还挡住了人们通向苏州河滨岸的道路。充分听取民意后,长宁区决定:释放桥下空间,打造洛克体育公园。原本的空地上,铺装蓝色球场和红色跑道;灰色桥柱上,“跳上”粉红的火烈鸟、黄色的猎豹和黑白相间的斑马。长宁区建管委主任邓大伟说,“政府没花多少钱,百姓获得感却很足。”
2022年启动实施的《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更好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城市新空间,塑造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推出一批“道路+”“公园+”“生活圈+”工程。高架之下、楼顶天台、地下空间、公园绿地,越来越多“嵌入式”空间、城市边角料被盘活利用……“道路+”“公园+”“生活圈+”正不断在街道、公园、社区落地。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精细化之“细”主要体现为:项目规模小,介入手段轻,功能日常生活化。从2018年开始,上海推出“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美丽乡村”建设,将老旧小区改造从原先的标准化修缮拓展至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
解决老龄化城市中老人下楼难。2021年,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加装电梯1579台,通过业主意愿签约6073台,完成加梯数量是此前10年加梯总数的3倍。针对市民关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制度供给,出台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监督要点、后续管理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共优服务机制,提供加梯手续办理的“一站服务”,推动解决群众协调难、居民筹资难。创新推出“修缮+加梯”,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有机结合,将零星加梯项目与旧住房改造有效整合。
与此同时,上海选择全市101个社区“沉睡空间”,鼓励市民参与选取点位、设计方案。一年来,共吸引500多支设计团队和众多个人参与,176万人次投票,从369份提交作品中评选出64个胜选方案。
嘉定区安亭镇陆巷社区是农民集中居住社区,60岁以上居民超过50%。许多居民喜欢在宅前门口种菜种花,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步骤,景观面貌不佳。社区在治理中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全部铲除管理方式,而是通过反复征集居民意愿,引导居民规范种植。从一朵蔷薇花开始,逐渐有了一座花园、一片格桑花海、一个可食用玫瑰基地、一条“蔷薇巷”。从乱种植“难点”到美丽家园“亮点”,离不开对居民意愿的尊重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