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柘荣县的山林,群山苍翠、生机盎然,鸟兽虫鱼点缀着这幅生态美景。然而,有人为谋取私利,竟铤而走险,将一种新型捕猎夹安放在山林中,试图猎捕野生动物,最终却将自己“捕”入了法网。
例行走访获线索
据柘荣县公安局民警讲述,2022年9月,他们在走访中获得线索,有人收购、出售野生动物。“当时有村民和部分餐馆经营者向我们透露,一个叫‘小叶’的人,可以提供野兔、山麂等‘野味’。”
经过调查发现,村民口中的“小叶”,指的是东源乡村民叶某,今年30岁出头,常与妻子李某一起收购、出售野生动物。
专案组民警郑一诚回忆:“叶某家中专门准备了几个用来存放野生动物冻体的大型冰柜和存放野生动物活体的鱼缸。”
确定了涉案人员和窝点的情况后,警方制定了抓捕方案,于10月11日凌晨,抓获叶某、李某、欧某3名犯罪嫌疑人。
寻踪追迹探源头
同时,警方在叶某的仓库里发现了大量捕猎工具,“一部分已组装完毕,另有大量未组装的零件,大概有上千套。”柘荣县公安森警大队侦查中队中队长林泽楠说,“这些捕猎工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种工具就是市面上最新式的电子捕猎夹。此前,当地警方也并没有见过。
它的威力有多大?民警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只要轻轻踩上捕猎夹的底座,就会立即触发猎套,“咔哒”一声,以极快的速度将脚牢牢缠住。所以,这种捕猎夹虽然看起来结构简单,但一旦踩入,几乎没有挣脱的可能。
此外,捕猎夹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据民警介绍,曾有附近的老人误踩捕猎夹,被困在山中一天一夜。
那么这种捕猎夹到底“新”在何处?
郑一诚告诉记者,“如果有动物被捕获,报警器就会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手机上。犯罪嫌疑人可以根据信息编号确定具体位置前去收货。”
民警演示电子捕猎夹如何捕捉野生动物。人民网 高清扬摄
经过审讯,叶某交代,这些工具是从外省的梁某处购买,改装更新后二次销售给欧某等犯罪嫌疑人,欧某等人用此工具捕获猎物后,再将猎物转卖给叶某分销。
法网恢恢护青山
2023年1月15日凌晨,专案组蹲守在梁某的工厂外,将梁某成功抓获归案。经审讯,梁某承认了开设工厂生产并向全国各地销售电子捕猎夹及相关配件的犯罪情况。
如此大规模、大批量的电子捕猎夹是怎么进行销售运输的呢?
“梁某为人十分谨慎,为了掩人耳目,他并不会将完整的捕猎夹直接寄出。”郑一诚说,“他把非法销售的电子捕猎夹拆分成无齿猎套、报警器等多个部分分开售卖,买家收货后,可以根据视频自行组装,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
组装完成的捕猎夹。人民网 高清扬摄
为避免“小包裹”暗藏“大隐患”的问题再度发生,公安机关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警方提醒,野兔、山麂等是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猎捕“三有”保护动物将涉嫌违法犯罪。
至此,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这起非法捕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该案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1名。摧毁了一条非法制造、销售捕猎工具的链条,从源头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威胁。
“近年来,福建森警秉持‘守护林区安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警务理念,坚持打击违法犯罪、保护森林资源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取得良好成效”,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总队长许仁贵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扎根八闽山水,担起‘三个护’的特定使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美丽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