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安琪
昨天,住建部在苏州召开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推进会。会后,部分参会人员观摩了位于相城区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二期项目现场的建设情况。记者现场看到,形态各异的智慧建筑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坪研磨、自主吸尘、随动放线等施工作业都可以在全程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机器人盖房子,是智能建造的应用场景之一。此外,现场科技感十足的360度全景巡检头盔也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头盔可以将佩戴者走过的每一步进行实时拍摄存像,让项目管理人员不到现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工地情况。据介绍,使用机器人作业可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而除了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建筑产业互联网等也是智能建造的重要内涵。
去年11月,苏州成为全国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开展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苏州经验。苏州为何能入选试点城市?据介绍,苏州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建筑业发展稳定。苏州建筑业依托市场规模优势,聚焦技术创新、企业竞争力等薄弱环节,不断发挥苏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产业基础优势,打通产业链,积极推动建筑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共生。
苏州如何推进试点工作?去年12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我市发展智能建造的5项重点任务: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进BIM技术应用、全面推广智慧工地、强化智能建造评价和推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正逐步在部分建筑项目中探索应用轻型造楼机等装备,稳步提升市场对智能建造装备的接受度。随着智能建造装备的广泛应用,同步强化BIM技术应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相关配套工作,以丰富的配套软件,服务好建筑机器人等建造硬件。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智能建造施工计价问题,市住建局造价管理部门通过调研企业应用和项目实践情况,编制了智能建造补充定额。本月15日,市住建局印发《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补充定额》,推出整平机器人等4款机器人的补充定额,解决了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施工的计价问题,并将在试点项目上首先推广应用。苏州将遵循强装备、弱人工的基本导向,建立智能建造补充定额体系,并根据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完善。
接下来,将继续坚持1轻型造楼机+N款建筑机器人+配套应用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推进建筑业、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工作。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把握3年智能建造试点的契机,加快哺育建筑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智能建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