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吉林省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入户式产业扶持、新业态岗位挖掘等多种项目,城镇乡村同帮扶、培训康复相结合,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融入社会。
“导入”“分割”……在吉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盲人大学生赵子豪打开剪辑软件,鼠标移到哪,机械音随即念出指令。半小时后,一段两分钟的音频粗剪完成。
“省残联为我们安装了语音辅助系统,有了它,盲人也能独立完成音频剪辑。”3年前,声乐专业的赵子豪与4名盲人同学开始兼职“声音”创业,通过广播剧配音、有声书阅读等,至今已收入1万余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针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时,本领缺失、扶持较少、岗位收入低等问题,吉林省实施残疾人就业专项规划。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就业创业残疾人增长至18.9万人。
互助互惠,培训课堂学手艺
木条两寸长,一端搭在桌沿,一端右肩抵住。肢体残疾的李大哥左手捏刻刀,使劲削下一片木屑。稍有不稳,木条便掉到地上。他也不急,捡起,抵住,再继续……
在松原市夫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李大哥和二十几名残疾人正在参加木雕培训。讲师王成到他身边示范:“木头分顺逆茬的,刀受阻了,调调方向,别使蛮力。”
残疾人专项培训有啥不同?几年前,一场车祸让李大哥失去右臂。出院后,不甘心待在家里的他琢磨着做些手工活儿。可参加了几次培训,屡屡受挫。“木雕、草编都要双手协作,咱这一只手,第一步就完不成。”有心气、没处学,他的困境并非个例。
同样肢体残疾的王成接过话头,下岗后,王成便琢磨起木雕手艺。木头拿不起来,就肩抵嘴叼;技巧力气不够,就想法子解决……几个月后,他逐渐摸出门道,闯出销路。如今,他的木雕产品年销售额可达20万元。
“您这本事,愿意分享给其他残疾人不?”2018年,松原市残联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咱这是公益培训,残联出资补贴,招生也交给我们。”考虑片刻,王成点了头。近几年,他每年开班3到4次,累计培训残疾人超300名,学员来自松原市、白城市等多地。
“十四五”以来,吉林省将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每年下达省级就业补助资金4000万元。各地残联一方面寻找项目,依托各辖区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等开展培训班。另一方面对接需求,吉林省各级残联与社区、村委会协调,入户走访失业残疾人家庭,累计将10430名残疾人纳入年度计划,主动对接项目。
教室一角,一个木偶四肢由丝线串联,伸缩灵活。王成介绍起来:“做讲师也得学新本事。”去年,松原市残联组织几位残疾培训师赴南方考察。工厂里,王成有了新想法——“木雕也要搞组装”。简单的四肢由新手雕刻,精细的躯干交给老手,不仅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效率,还让残疾学员更快上手,见到收入。“雕刻一个木偶四肢也能收入三四元呢。”王成说。
因人施策,产业帮扶促增收
弯腰低头,走进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村民刘子键家的大棚,黄瓜清香扑鼻而来。“快尝尝,自家种的,顶花带刺!”蹲在地上,左脚残疾的刘大哥热情招呼。
“村里残疾人大都有地,真没想过创业帮扶还能想到咱!”刘子键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以往,种玉米是主要收入来源。田广秧疏,干起农活“顾得了这头,完不成那边”。忙活一年,收入不到普通村民的一半,日子过得紧巴巴。
去年,刘子键被纳入松原市残联农村产业帮扶名单,资金扶持,搭起大棚,占地一亩,秧苗4000余株。
“这是个耐心活,得挨株伺候。可挪动小、体力活少,咱应付得来。”大棚里,刘子键躬身摘果,动作轻柔,一头是汗。“黄瓜收获后,接茬种豆角。今年少说能收入两三万元,照以前翻了一番不止!”
着眼发展生产和实现就业,仅2022年,吉林省就落实近1500万元,开展农村残疾人扶持项目。去年,全省扶持万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为7665名农村残疾人开展配套种养技术培训。
浇水、捉虫、拔草……在松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自留地,33岁的小志正在侍弄菜地,手脚并用,每拔出一根草,喉咙里都会发出“呼呼”声。
小志是自闭症患者。“近些年,在残联的帮助下,我们探索将康复治疗与辅助就业相结合。”松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任房宝林介绍。2019年,中心被纳入吉林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创造了室内保洁、食堂帮厨等20个残疾人就业机会,每人每月400元工资补贴。
截至目前,吉林省残联已经培育认定22家省级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扶持补助,用于机构建设、场地租金、持续运行等。地方残联对在辅助性就业机构就业的残疾人,给予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全省建立100家以上辅助性就业机构,实现各市县全覆盖。”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于宁说。
与时俱进,开发岗位助就业
近年来,吉林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去年,吉林省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近300家企业提供了24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航空测绘等200余个新兴职业。
70万张无人机航拍照片,绘成一幅三维地图,住房、道路、河流……几十个点位,逐一标注。吉林省长春市蓝航天际无人机有限公司办公室,23岁的残疾航空测绘员刘泉正在工作:“干起活来,咱不比普通人差!”
去年,他毕业于吉林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院。由于先天脊柱侧弯,刘泉身体较普通人矮小得多,更不能提重物、走远路。
2021年,在吉林省残联的推荐下,刘泉先后参加了残疾人无人机培训、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竞赛里,获全国第六名的刘泉,接到了竞赛导师、蓝航天际无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超的求贤邀请:“航空测绘岗,工资5000元,你是我们第一名残疾人职工。”
吉林省通过举办各类新兴职业技能培训和赛事,为残疾人创造接触不同就业岗位的机会。于宁说:“我们还积极与各类新业态单位对接,鼓励他们选派残疾人就业导师、开发适应残疾人的岗位。除了无人机航空测绘之外,近几年,在汽车零部件、电器制造、通信行业等也都有所突破。”
对吸纳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吉林省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和带教补贴。同时,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推荐残疾人大学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就业。去年,全省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2%。
工作中,刘泉看到了新机遇:“测绘行业,市场需求不小。我想自己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在于宁的建议下,刘泉接触到吉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
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吉林省搭建孵化基地,投入资金400万元,对各地15个符合条件的创业基地给予扶持。在基地,刘泉认识了声音创业的盲人大学生赵子豪、为木雕等残疾人产品线上带货的职业学院毕业生丛玉唯、从事科技研发的博士后残疾人崔春升等。“慢些、难些的就业创业路上”,大家彼此鼓劲,分享经验。
前不久,下定决心的刘泉正式递交入驻基地申请:“守住自食其力的心气,有人给咱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