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保险骗术这些事
电信诈骗,万人唾弃。但万人唾弃就能让骗子放弃诈骗吗?不,他们只是换了个新套路又来试探你了——这回,是借保险之名。9月5日,保监会网站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在全国部分地区,一些不法分子以保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呈现多发态势,消费者应注意防范以保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风险。就在前不久,苏州地区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发出提醒:当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以理赔为名要求消费者到银行ATM机进行操作时,请务必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保险公司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不需要银行账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以及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此外,清华大学的老师被电信诈骗1760万的消息也让大家着实吃惊了一把。本期,记者就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跟保险有关的骗术。
商报记者杨敏
PART1投保骗术要提防
保险当理财卖
某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在产说会上将该公司产品“富贵花年金保险”宣传为“富贵理财协议金账户”。甚至,保险公司代理人告知投保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时只要回答“知道了、对的”,“不要问他问题”,“不要问他五年以后可不可以退,公司肯定让你长存”,“这份合同就是你的存折,放在家里不要给任何人看”等。
【支招】将保险说成理财产品,或是将保险说成是类银行定期存款,这是近年来保险销售误导常见之话术。某些业务员偷梁换柱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迎合客户“重投资收益轻风险保障”的消费心理,来达到圈保费的目的。有已经离开保险行业的保险代理人称,加入公司之后,主管逼业务员要亲戚朋友买保险,要不就是自己掏钱请准客户参加产说会。产说会上成功销售的产品代理人还可以额外获得奖金。
承兑收益还送礼
有营销员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过程中承兑收益,并且销售完成后向客户手书“每年分红大约5%左右存期十年,利息领到80岁,80岁另加满期生存。”营销员甚至还自行出资赠送客户彩电等礼品。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某保险公司女客户经理为了讨好客户提高业绩,购买了高档礼品赠送给客户。然而,礼品送出去后客户却不买账,该女客户经理透支两张信用卡,刷了近40万元,被警方抓获并刑拘。
【支招】送礼品、抽奖等活动在保险行业内十分普遍。不过,这些看似平常的促销行为却涉嫌违反了行业监管规定。2009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16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保监会年初拟对互联网保险返券送礼现象放行,如赠送与保险直接相关的物品等,累计不得超过对应保险产品总保费的5%。仍不得以现金或同类方式向投保人返还所缴保费。
回访电话玩调包
购买过人身险产品的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在犹豫期内必备的电话回访环节一定不会陌生。但是,部分消费者却对此颇不以为然,将其认为是保险销售骚扰而挂断或是对其敷衍了事,草率回答,而这一轻视的做法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案例也不少。2013年初,张女士在银行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销售人员提醒她会有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要保持手机畅通,张女士也未放在心上。几天后,张女士果然接到了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她没有仔细考虑便做出肯定回答。在张女士仔细阅读条款后发现产品并不适合自己,便以自己对产品不了解为由申请退保。但是保险公司提供的电话回访录音显示,张女士对所购买保险的各项内容均已了解,若退保依据合同约定将损失30%保费。无奈之下,张女士只得自己承担解除合同的损失。这就是不重视保险回访惹的祸。
【支招】客户新入保险后,一般都会给予10天的“犹豫期”。保险公司有责任在投保人犹豫期内进行电话回访。投保人一旦发现不符合自己的购买意愿,投保人可以选择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电话回访本是保险公司确保客户投保利益的环节,却被某些保险销售人员篡改隐瞒。
诱导投保人隐瞒病史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往往会被要求如实填写保单项目中的信息。在涉及投保人或被投保人的相关病史的时候,有的消费者认为是隐私缘故或担心保险不理赔而选择隐瞒。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害怕麻烦,跳过不写。对真实情况的隐瞒,一方面来源于消费者本身,还有保险代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案例表明,一些保险代理人为骗取保费,诱导其填写错误的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支招】在保险条例中,如实告知非常重要,因为这和理赔直接挂钩。如果投保人隐瞒病史,一经查出,保险公司可以不承担赔付责任。在投保寿险的时候,一定要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可以以亚健康的标准投保,保险公司会酌情对保费进行升高或调整。
PART2骗赔心理不可有
凌晨交通大案疑点重重
某日,平安产险吴江支公司查勘员接到报案,一台奔驰S300在吴江七都镇撞击公交站台、行道树及路灯杆后,冲下河坡,损失严重。
查勘员接案后立即与驾驶员联系,得知事故发生在当日凌晨,驾驶员现场向110报案,交警也进行了现场查勘。可是,查勘员察觉到此案系深夜案件,非被保人驾驶车辆,现场未报保险公司,疑点较多,随即在微信工作群中通报了案情,调查岗程伟马上介入案件。此次调查分两路展开:查勘员约当事驾驶员来到事故现场,核实事故经过及行驶的路线,发现事故地点路面开阔,视线良好,驾驶员在车损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却未见伤痕; 调查岗到当地中队进行核实,发现相关酒精测试及调查报告未见异常。
当天晚上,吴江支公司理赔部就此案进行了小组讨论,汇总了当班查勘员的疑点及一些高风险因素后认为本案调包可能性很大,第二天重案岗再次与交警进行沟通,并分析了案件疑点。交警对此案件也非常重视,立即联系了事故车主及当事驾驶员进行二次笔录。在吴江支公司理赔人员和交警部门的强大攻势以及部分有力证据面前,被保险人最终迫于压力,承认本案系酒后驾驶找人顶包并签具放弃索赔承诺,本案车损保守估计50万。
伪造假案骗赔60万元
被保险人李某丈夫黎某向人保财险专线报案称,自己在广西省梧州贺州市公会镇水源坝附近,一台挖掘机因意外跌入悬崖需施救,受损不详。苏州人保财险当即委托出险地兄弟公司到现场进行查勘,由于出险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且险峻,施救难度较大,经过多天施救后,客户才提供了共计1222807.5元的损失清单。
苏州人保财险工作人员在通过多方了解案件情况后,很快就发现了案件的可疑点。据客户所说,挖掘机施工时因路面塌陷侧翻坠入悬崖,过后又受台风及暴雨的影响,无法进行施救,当时驾驶员跳车逃脱未受伤。但根据当时客户及当地兄弟公司提供的现场照片来看,挖掘机靠驾驶室一侧从50米左右的高处坠落地面,驾驶室严重变形。据此推论,司机从驾驶室内逃脱可能性不大。经过会商讨论,苏州人保财险当即派员赶赴出险地进行核实。
到达当地后,案件处理人员立即与出险地查勘员进行沟通,从中得知从现场查勘至今未见出险司机。在与市分公司有关部门多次电话沟通商榷调查方式、调查重点、设定问询内容后,处理人员随即联系客户及司机分别做了两份问询内容相同内容的记录。疑点很快就在笔录中暴露了出来,当被问及车主什么时候得知事故情况及双方联系时的电话号码时,车主回答为:“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告知,农民电话号码未记录。”然而,司机的回答却是:“回家后和车主通电话的。用182的号码打车主152的号码。大概通话时间是晚上19至20点左右。”发现疑点后,处理人员将两份笔录交给当地现场查勘员核实。据查勘员称,客户口述现场事故经过时表示,车上当时有两人,一个是师傅,另一位为学徒,且学徒有受伤情况。但两份查勘记录中并没有提到学徒的相关信息。随后,市分公司工作人员与客户当面确认,客户否认有学徒存在。当理赔员约客户到当地电话通讯公司将司机笔录中提到两个电话号码的通话记录打印一份并交公司核对时,客户支支吾吾,在营业厅门口不愿进入,也无法将本案中所有疑点解释清楚。
经过苏州人保财险工作人员一下午的开导和劝诫,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重的法律后果面前,被保险人最终放弃索赔,并承认实际驾驶员为未获得操作资格的学徒。,并在查勘记录上写下了“此次事故自行修理无需保险公司理赔”。自此,在查勘员两个多月反复推敲、侦查下,这期跨省欺诈案件终于水落石出,避免了60万的理赔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