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真无邪、说话诚实,往往会出现“一鸣惊人”的言语效果,有时这些可爱的话语会让家长哭笑不得,但有时也会令人难堪,让家长无从应对。一些家长为此而烦恼,担心现在的“童言无忌”会演变成未来的“口无遮拦”,本期《成长路上》,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些家长的烦恼和专家的见解。
讲述:令人尴尬的“实话实说”
5岁的程程机灵可爱,嘴巴像抹了蜜一样的甜,妈妈李女士带他出去会友,他一口一个“漂亮姐姐”、“苗条阿姨”,把李女士的闺中密友们哄得笑逐颜开。一个朋友见程程可爱,忍不住逗他:“那程程,你妈妈漂亮不漂亮呀?”李女士期待地望着程程,谁知程程摇了摇头:“不漂亮,我妈妈脸上有一万颗痘痘!”李女士的期待都化成了尴尬,朋友们笑着安慰她:“你可别往心里去!程程在逗你玩呢!”回家后,李女士照起了镜子,数来数去,也就下巴上因为上火长了两颗痘痘,不禁觉得委屈:“夸别人漂亮不夸自己妈妈漂亮,还‘诽谤’我,真是个‘小白眼狼’!”
“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高女士的女儿微微今年已经上三年级了,是个贴心“小棉袄”,动不动就把高女士“捧”得高高的,“她夸我做饭好吃、字写得好看我都接受,但我不能接受她夸我好看。”高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微微小时候曾说过一句令她十分受伤的话。“那是她4岁的事了。”高女士回忆,当时她带着微微睡午觉,微微突然“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高女士还以为微微是要向她“表白”呢,谁知微微伸出小手,摸上高女士的脸,嗲嗲地说:“妈妈,你的脸上的毛孔好大好大,都可以种树了!”“当时我真是气死了!都说小孩子不会撒谎,那这肯定是她的真实想法!所以后来她再夸我好看,我都不信了!”高女士表示。
“我觉得,对家里人‘毒舌’还可以接受,但是我家欢欢,却总是在外面惹事。”何女士表示,几天前,她带儿子欢欢去参加婚礼,让欢欢对新娘说几句祝福的话,欢欢看了眼新娘,看了眼一旁的婚纱照,扭头问何女士:“妈妈、妈妈,这是新娘吗?怎么长得和照片上不一样啊?”何女士脸瞬间就红了,新娘也很尴尬,但还反过来打圆场说:“没事、没事,童言无忌嘛……”
分析:错不在“话”在“场合”
城北幼儿园老师惠雨骄认为,对于孩子的童言,家长不必过于较真。“孩子‘童言无忌’是正常现象,家长之所以觉得孩子的言语令人尴尬,是因为他们大多是以成人的思维在思考,但其实,家长应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惠雨骄如是说。
“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就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惠雨骄表示,孩子说出的那些令人尴尬的、甚至是伤人的话语,很多时候是没有恶意的,“孩子还不懂得换位思考。有一些话别人听了不好受,但孩子并不知道,他们总是把自己想说的通通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班里的孩子也常常跟我说起家里的事,比如今天爸爸妈妈吵架啦,昨天奶奶骂了爸爸啊之类的,如果家长在现场,一定会觉得尴尬吧!但是孩子的本意是想让家长感到尴尬吗?显然不是的,他们只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自己信任的人。”惠雨骄认为,若家长觉得不妥,此时也不应该去指责孩子的言语,因为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都会强调“诚实”,孩子所分享的一些事情,往往是真实发生的,若家长因为尴尬而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就会感到困惑——我说了实话,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骂我呢?“家长应该认识到,错不在于孩子说了什么,而是在于孩子在什么场合说。”惠雨骄指出,低龄的孩子在说话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分辨场合,这是“说错话”的一大原因。
建议:适时指正,以身作则
虽然孩子“童言无忌”是正常现象,但惠雨骄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听之任之。“若不加以引导,孩子不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长大以后就可能会和小时候一样,但到那个时候,就不是‘童言无忌’了,而是‘口无遮拦’了。”
为避免这一现象,惠雨骄建议,家长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分辨场合的能力,“若孩子在不当的场合说了伤人的话,家长一定要当场先和当事人道歉,此外,回到家之后也要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有些言语表达不当会伤害别人。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感受是有必要的。”惠雨骄强调,家长最好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不然也会对孩子造成错误的示范,“同理,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任意批判他人,要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其次,如果出现了适当的契机,比如孩子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惠雨骄建议,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一方面也要告诉孩子,若他用相同的话语评价他人,他人也会因此不开心,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感受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家长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惠雨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