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陈某和他的父亲来到了区矫正中心。缘由是据司法所反映:陈某与其父亲的关系十分僵硬,出现了彻夜不归、言行不一等情况。为避免情况的恶化,需要区矫正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介入干预。
本着对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和感化的社区矫正理念,区矫正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钱涛接待了陈某和他的父亲。由于在办理入矫报到时,钱涛已经与陈某有了接触,再加上陈某当时的情绪状态比较稳定,钱涛便直入主题,告诉了陈某此次心理干预的目的和方法,他表示愿意配合,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改变。
此次心理干预采用了房、树、人和沙盘游戏两种方法。陈某画完自己内心中存在的房、树、人之后,钱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陈某讲述了整幅画所表示的含义:第一、陈某的内心存在掩饰性;第二、陈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心理创伤,至今仍未修复;第三、陈某渴望家庭的温暖;第四、陈某的自我意识较为积极、乐观。听完后,陈某微微的点了点头。陈某通过房、树、人测试了解了自己,接下来就需要处理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问题了。
陈某的行为问题和他与父亲的僵持之间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钱涛带着陈某走进了沙盘治疗室。陈某摆出的沙盘让钱涛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陈某的沙盘中最明显的就是象征“家”意像的房子,但在房子的正前方,是两把平行放置的椅子(象征着缺乏沟通)。陈某告诉钱涛,他很怀念以前在老家的时候,生活无忧无虑,就像这个沙盘中摆放的场景一样,有自己的家,有小池塘,还能坐在小池塘前的椅子上和爷爷、奶奶奶聊聊天。但是,自从跟随父亲来了苏州之后,生活很紧张,自己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约束,例如:不让他把同学带到家里来,还经常拿他的成绩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这使他内心十分抵触。慢慢的,陈某与父亲的沟通少了,抵触多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也淡了。其实,陈某更多的是在用自己的出格行为表示抗议,抗议父亲对他的态度,抗议父亲对他的约束。
钱涛随后和陈某的父亲进行了沟通:第一、陈某内心渴望家庭的温暖,但是由于父亲的严厉态度甚至苛责,导致陈某言行不一,这也就是房树人测试中掩饰性的表示。第二、陈某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当有事情干,生活就有了目标,自己内在积极、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发挥出作用。陈某的父亲听完后,表示自己接下来会适度改变自己对陈某的态度,让他拥有生活的自主感,让他体会到父亲对他的爱。
陪同陈某和他父亲离开心理咨询室的时候,钱涛告诉陈某说:你爸爸心里一直装着你,只是有时候表达方式不太对,你也理解一下你爸爸。陈某默默的点了点头,随后和父亲一起走下了楼。
1月9日下午钱涛给陈某去了一个电话,在谈到陈某与其父亲的关系时,陈某高兴地说到“这两天我爸对我的态度比之前好一些了,我觉得自己现在轻松多了。”区矫正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欣慰。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一个家庭重新回到温暖的海洋,让一个迷路的少年找到了久违的温暖,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