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创新四问”,领跑“中国智造”
□沈 雨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等成为大会热词,引发热议。过去,中国制造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只有以创新驱动发展,才能解答当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
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必须率先担起创新重任。去年年末,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向苏州提出“创新四问”,这既是苏州创新
发展的努力目标,也是现实考题。
过去,苏州依靠外向型经济的先发优势,借助招商引资策略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发展加工配套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模式确实展示出了强大的优势与作用。但是在当下世界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外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小,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欣喜的是,近年来苏州已经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下了大功夫,再加上苏州经济实力、制造业基础较好,要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既有条件也有能力。但也应看到,要真正把技术投入到生产中去,培育出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一批企业,“不仅成为全省的创新高地,也应该成为全国的创新高地”,苏州还需继续努力。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并且强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所以,政府提供实质性利好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是关键。
此外,政府还要转变职能和角色。在过去的发展方式中政府习惯直接走到台前来招商引资,如今发展方式变了,政府的角色也要相应转变,给予民营企业和市场更大的自主空间,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和更坚实的保障。
政府还要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发展环境。譬如,同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真正发展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有仍在靠技术引进、从事产品的简单加工和组装生产的企业,对他们给予同样的补贴和税费减免,不利于激发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最终陷入重“产”不重“研”的困境,难以真正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旧思维旧模式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