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律实行社区首诊,那通过种种办法赶紧让社区医生真正地牛起来,这会是老百姓最迫切的诉求。
社区医生能力如何跟上节奏?根据媒体报道,苏州已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让社区医生走上高校讲台,给准医生们培养“社区意识”,用实战故事感染这些“预备军”,让他们愿意选择基层;比如招收应届或工作2-3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规范培训和临床实习,选送全科医生去美国深度进修,等等。无疑,让社区医生牛起来,算是抓住了“牛鼻子”。
分级诊疗,是苏州医疗改革的方向,这种合理分工也是解决看病难的一个必经之路。因为造成看病难的,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小病大病喜欢往大医院挤的就诊习惯有关系。所谓的看病难有人为加剧的原因,但也应该承认,是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无形中催生了这种就诊习惯。
无论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弊端显而易见,而且迫切需要作出改变。分级诊疗已经为之找到了出路,靠行政力推固然可行,但是要让分级诊疗特别受青睐,还是需要拉长社区医疗的短腿。而社区医疗这条短腿中的关键之处,就要属医生的能力和水平了,这恰恰是老百姓选择哪里就诊尤为重要的一个依据。
相比而言,硬件的问题相对好解决,但作为软件的医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却不能一蹴而就。目前,通过“远程影像会诊中心”的数据传送,包括定期大医院专家去社区坐诊的形式可以部分提升社区的医疗能力,但是大家对社区全科医生
的整体印象可能并没有改变太多。
显然,如果一律实行社区首诊,那通过种种办法赶紧让社区医生真正地牛起来,这会是老百姓最迫切的诉求。事实上,不光是社区资源真正要硬起来,社区医疗的各种好、各种牛还需要让大家看得见、听得清,毕竟改变长期以来大家对社区医疗的刻板印象需要用点力、用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