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碧螺春 如何迈过“树种改良”这道关?
□苏报评论员 陆一
碧螺春的味道,是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集体记忆。留住碧螺春的好味道不能靠碰运气, 而应当从品种、品质、品牌同时入手,这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当地茶农的共同努力。
明前碧螺春茶一叶难求,今年也不例外。3月20日将少量开采,特一级茶叶预计达到3000元/斤以上。行业内的人说了,得益于天气,今年的碧螺春茶香气、滋味会是2012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明前茶,贵如金”,即使价格不菲,“明前茶”依然会成为茶客们的座上宾。暂且不论明前和明后的茶叶品质有啥差别,之所以贵得让人高攀不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清明前气温较低,发芽数量有限,明前的产量一直都上不来。
五年来最好味,能卖出好价钱,对于碧螺春来说,无疑是大好事,为啥还说喜中有忧?因为,多年来碧螺春一直存在着茶树树种的改良问题。能否有兼备纯正血统和上市早等改良特性的碧螺春茶呢?
这个难题其实已经在不断破解。据了解,退休农技员叶才林曾以
一棵百年的碧螺春老茶树为母本,
经10年的努力,培育出的茶树品种开采时间整整提前一周,口感也继承了母树的浑厚悠长。还有,东山农技人员从当地挑选了18棵母本老树进行选育培优,并于2011年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槎湾三号”。
可是,碧螺春的隐忧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小叶种品质好,新品种经济价值高,如何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这也是管理者们始终在探索的问题。由于叶芽“姗姗来迟”,小叶种优势不大,其生存空间很容易被挤压。但从碧螺春的品牌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小叶种必须得到充分保护。怎么办?这里可以借鉴杭州龙井的经验。比如,在一些小叶种比较集中的区域划片,树立保护标志,在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上,让当家品种站得更稳。同时,制定保护政策,对种植管理小叶种的茶农在肥料上给予适当的补助等。
碧螺春的味道,是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集体记忆。留住碧螺春的好味道不能靠碰运气,而应当从品种、品质、品牌同时入手,这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当地茶农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