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路
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在进一步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部门的力度外,更多要把精力放在构建第三方的监管平台上。
消费者主动维权不足,一直是个老问题。近日,有媒体在老年消费者中做了一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仅有三成老年人遭遇侵权时能进行维权。
从顾客的消费行为来看,老年人的空闲时间还多一些,他们的维权尚且如此,其他消费群体的维权情况更难令人乐观。应该说,消费者主动维权严重不足,还是因为维权成本过高造成的,像购买一些小商品,即便发现有假,但要去维权不仅要消耗精力,还要花钱,算下来,就成了件亏本事。因此,如何弥补这样的维权“盲点”,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市场要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就不能让假冒伪劣商品有生存空间。现实中,不少商家所以敢肆意妄为,正是摸准了消费者怕维权的心理,即使偶有维权者,算去赔付成本,也不会影响其可观的不当获利。如果这样的商业生态不改变,就难以让优质商品占到足够的优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自然很难有根本性的改观。
很显然,要改变消费者维权严重不足的现实,寄望于每个消费者自我维权,肯定还存在困难。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在进一步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部门的力度外,更多要把精力放在构建第三方的监管平台上。当然,要使“第三方”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和有效性,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此类组织的人员构成,监管运转的规范性等,都需要切实重
视和推动。
商品打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同样引起关注。马云提出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货”,这样的呼吁表明,在电商逐渐成为“主角”的今天,要让假货问题能够大幅度减少,需要拿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线上和线下形成放心消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