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市民自发的放生活动也热闹起来,不少人以此表达对自然生态的爱护及对生命的尊重。
“明前螺蛳赛过鹅。”近日,家住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的王阿姨发现,去葑门横街买螺蛳尝鲜,有时候去得晚了就会买不到。因为,摊贩告诉她,有人会一次性买很多用以放生。
上天有好生之德。按理说,喜欢放生的越来越多,应当是一件好事,说明尊重自然、珍爱环境,崇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正在不断增加。不过,放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不得法”,放生就会变成杀生。典型的错误做法一:将外来生物盲目放生。由于外来生物在本地自然环境中没有天敌,就容易让本地物种面临灾难。如广东的市民盲目放生“清道夫”,一种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以青苔等碎屑和其他鱼类的粪便为食的鱼类,结果造成湛江赤坎水库遭到了这种名叫“清道夫”的鱼类困扰。水库管理部门估计,水库里的“清道夫”至少有七八万斤,工作人员不得不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它们进行清理。典型的错误做法二:到花鸟市场买鸟放生。正如公益广告所说的那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大家都到花鸟市场买鸟放生,结果反而会刺激产业链的成长以及对鸟类的捕猎行为,而经验证明,每捕100只鸟,就有10-20只死亡。典型的错误做法三:不考虑放生的环境变相杀生。前年,杭州段大运河边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放生螺蛳死亡事件,给大运河造成污染。本地的某些内城河道中,也发生过放生的鱼类因密度过大、水体缺氧而出现“鱼浮头”现象。
其实,放生只是一种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态度。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们完全可以有更多选项。譬如,与放生相比,绿色生活方式便是眼光更远、胸襟更大的选项。想想看,如果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绿色的,消费而不浪费,十分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以及所有一切生活必需品,那么整个社会对于大自然的索取,肯定就是最少的。那么,我们身边的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等等,所受到的影响和干扰必定也是最小的。从这种角度上来说,绿色生活方式岂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放生”?
□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