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来临 安全阀得装好
前几天,在“3·15”晚会上,央视主持人演示一个人的静态照片通过特殊处理,可以登录个人的账户,令人印象深刻。这两天,信息安全专家又发出警示:相比于数据在传输和认证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后台生物特征数据若被盗,将更加危险。
这样的警示很有现实针对性。在人们的理解中,指纹、虹膜、人脸,作为生物特征数据,都具有唯一性,将其作为识别标志,以为最安全。可现在的科技十分发达,产生了很多“黑科技”。譬如,人脸跟踪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然后可以使用相关软件驱动视频中的目标人物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和表情,效果极其逼真。可以想见,这些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被盗取,后果有多严重。
应该说,目前人脸识别以及其他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太成熟,并且由于其是新生事物,与此相关的管理经验也不足。可是,这不代表有些互联网企业就可以无所作为,而是应该主动预见风险,进行防范,并且启用多种认证方式。而在公共服务中,对其也要慎重对待,力争给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切实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保护人们的隐私。
总之,随着“刷脸”时代来临,有些东西还没有跟上,这就需要等一等,在安全措施上更加规范。这样,才是对群众更负责的态度,也才能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王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