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痛点在哪?
□苏报评论员 望路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既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同样也需要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两类人才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优势。
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的嘉宾发言中,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向工信部部长苗圩抱怨,现在的大学教育与工厂的实践有很大差距,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对于郭台铭的抱怨,苗圩表示,每年政府都要为近8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想办法,但主要还是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郭台铭抱怨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反映出的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结构的严重偏差,高级技工出现很大缺口;另一方面则是职业教育自身水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所以,这个“痛点”也是改革的发力点,要通过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
高级技工的短缺,已影响到国家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委员发言时指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这个1000万毕业生在哪里?实际上就应在那些缺乏就业优势的普通高校里。大量本该成为优秀技能人才的学生,在高校里却没有学习到与社会所需相契合的实用技能。苗圩所言的教育改革,也反映出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显得非常紧迫。
高学历并非代表高水平和高能力,这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高学历都是通过“考”出来的,但考试成绩有时候难以同工作能力成正比。尤其是一些职业院校,是专门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员工的,虽然在学历上低了一点,但却学到了一技之长,因而在就业上少了许多竞争,走的是一条捷径。因此,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成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痛点”应有的条件。
当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既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同样也需要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两类人才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优势。近年来,苏州职业教育以建设一流职教强市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当然,对标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仍然需要以更高的目标来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真正让“职教强市”来造就一个“制造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