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草莓的真味在“科技创新”
□苏报评论员 宋特哉
无论是名特优农产品还是新品草莓“桃熏”,都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农业科技人员通过长期努力选育、培育出来的。只有卖出高价的“桃熏”草莓之类农产品多了,苏州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信心才能更足。
草莓还是草莓,但“桃熏”与常见的草莓不同,颜色是粉白色的,吃口在甜香中有一股桃子的香浓味。物以稀为贵,“桃熏”草莓尽管价格高出普通草莓二到三倍,但还是很受市场的欢迎,也是情理中事。
尽管新闻报道没有说明“桃熏”的来历,可作为新品草莓,“桃熏”是经过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来的,这一点肯定无疑。
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大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其中,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被摆到了第一位,重点是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通俗而言,卖得好的农产品就要多生产。结合苏州农业现实的情况来说,在确保绿色的前提下,受到市场欢迎的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才应当成为市场主角。
再深入一步,无论是名特优农产品还是新品草莓“桃熏”,都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农业科技人员通过长期努力选育、培育出来的。就以眼下最热门的碧螺春为例,为了留住碧螺春的难得香气与口感,当地农技人员曾以一棵百年老树为母本,经过10年努力选育出新茶树。至于如何才能在品种好与经济价值高之间寻求平衡,则至今仍在继续努力之中。
去年苏州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2%,这个百分比中应当也包括苏州农业的科技创新在内。今后,在苏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特别是对于农民增收,真希望苏州的农业科技创新能继续发力,为地方名特优新农产品立足市场、赢得市场,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撑。只有卖出高价的“桃熏”草莓之类农产品多了,苏州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信心才能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