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民乐享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阚亚方
5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第七届“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此次文化艺术节将历时半年,共有18项精心打造的系列活动,文化春风将吹遍娄东大地。
■23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60多岁的胡显勇用钳子夹起一朵棉花,沾上些酒精,随后用打火机点燃,在木质火罐桶里燃烧了一下后,将火罐桶迅速压在一市民腰间。武医伤科是第六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胡显勇是该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很多市民都冲着他过来,活动开始不到一小时,他就已经为20多人开展了治疗。
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是第四批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岁的仇国良正是该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活动现场,仇国良两手各拿一只木偶狮舞动着。木偶狮、双人狮、手狮……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展区被市民围了几圈,市民对龙狮制作技艺及各种成品甚是好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此次“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专门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目前,太仓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52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江苏省级非遗项目7个、苏州市级非遗项目9个。我市非遗负责人何济麟告诉记者,这次集中展示了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23项,其中传统技艺14项、传统医药9项,“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婚庆习俗登上舞台
傍晚6时多,第七届“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科教新城天镜湖广场举行。开幕式前,86岁的杨秋萍忙着给表演《喜结连理》的演员化妆、准备衣服。杨秋萍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锡剧老演员。
“开幕式上的堂名婚庆习俗表演《喜结连理》,展现的是以前太仓的结婚习俗。我是1947年结婚的,当时我们结婚风俗就是这样子的。”杨秋萍告诉记者,堂名是第二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州市第一批代表作昆曲扩展项目。《喜结连理》以堂名为背景音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展现以前热闹喜庆的结婚场面。
“《喜结连理》展现的是太仓以前的结婚习俗,我们请这方面的专家杨秋萍老师进行指导,并在网上寻找以前太仓结婚风俗资料、视频,将以前结婚习俗的精髓浓缩至节目组要求的8分钟内。”该节目表演单位之一的娄东昆曲堂名社负责人徐锦元告诉记者,以前堂名就是吹拉弹唱,演出人员不化妆、不穿戏服,《喜结连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节目中的戏服大部分是杨秋萍老师的珍藏。”
■江南丝竹演出季加入
江南丝竹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市是第一保护责任单位,又是被国家文化部以县级市为单位命名的唯一一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江南丝竹)之乡”。
第七届“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不但有第十三届江南丝竹演奏比赛,还有第二届江南丝竹演出季。第二届江南丝竹演出季分春、夏、秋三季举行,共24场,来自上海、无锡、浙江等地的江南丝竹演出团队也将为太仓市民献上精彩的节目。为持续打造江南丝竹文化品牌,推动江南丝竹普及发展,促进全市江南丝竹交流和演奏水平的提高,我市将于9月下旬举办第十三届江南丝竹演奏比赛。
今年“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以区镇联动的活动模式开展,共有18项精心打造的系列活动,如全市性的广场舞比赛、戏曲折子戏展演、美术书法摄影比赛等,还有不少区镇的活动。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韦国岭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