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知名建筑师贝建中
“未来建筑在历史之上,文化传承是个强大的根基,这跟建筑需要一个牢固的基础一样。”昨天,前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知名建筑师贝建中先生,这样形容发展与传承的关系。在苏城深巷一处老宅,近两小时采访,贝建中用英文夹杂着并不熟练的中文侃侃而谈——父亲贝聿铭、苏州、建筑艺术、家庭生活……
博物馆更要展望未来
贝建中先生此次来中国,主要是出席江苏发展大会。作为一名建筑师,谈及发展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贝建中说:未来是建筑在历史之上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根基,就像建筑,一个强大的建筑,需要强大的基础。时光过去很多年,什么东西还在,那就是文化,文化非常重要,中国在这方面很重视。”
贝建中来到故乡苏州,支持老朋友、著名旅法华人艺术家茹小凡即将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画展。贝建中与茹小凡相识于30年前,“那时,我对他迅速掌握法语的能力印象深刻,敏锐的观察力使他将创作转向为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西方艺术。从某种角度,这也是我父亲生涯的写照,一位出生在中国的美国建筑师”。“我与小凡做的是相反的事情。我试图将西方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带给中国同行,而小凡致力于将中国艺术的本源与西方艺术结合。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贝建中曾参与苏州博物馆的建造,“博物馆不仅仅要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贝建中说。此次老友来苏博办展,贝建中在布展方面也给了茹小凡一些建议,在他看来,苏博的透窗竹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而茹小凡也深觉苏博窗景意蕴深长,特意将竹林入画,与建筑空间形成挑战性对话。
苏博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
贝建中有三四年没来苏州了,前天贝建中专程前往苏博。对于一个好的文化建筑,建筑完工之后的生命延续,是建筑师最为关心的,这也是父亲贝聿铭的牵挂。“建筑就像我的孩子,建造它就是给它生命,我对待建筑的方式就像对待我的孩子,希望看到孩子在成长成熟。所以每当有人问及最喜欢的建筑,我很难回答,就像父母很难回答最爱哪个孩子。”贝建中告诉记者,此次再看苏博,觉得这个“孩子”整体状态非常好。“展览有苏州特点,透过这些展览,你会确确实实感受到苏州,而不是北京广州或者南京。这与当时建筑的设想吻合,符合初衷,非常成功。我知道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但博物馆并没有很多国宝级文物,展品并不是稀世珍宝,可是能让你更好地感受艺术感受苏州,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一点。我相信来看过苏州博物馆之后,你会骄傲你是一个苏州人。”
贝建中不仅见证了苏博的出生与成长,自1976年第一次来苏,其后多次往返,他同样见证了苏州的变化。“在某种角度来说,苏州的发展轨迹跟巴黎相似,历史上曾经是中心区域,现在苏州有极具历史感的古城区,同时又像巴黎一样有极具活力的新城区。我父亲有个蛮有意思的说法——苏州像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结合体。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创意中心,威尼斯利用水路成为商业中心,苏州结合了这两样。”
父亲的责任是给子女挑战
采访贝建中,相当多的话题是父亲贝聿铭。半个多月前,贝聿铭先生刚刚度过百岁生日,贝建中说父亲现在身体状况不错,但是人老了最怕摔倒,所以他行走的时候,都会有人搀扶。每天适当行走,多数时间坐在椅子上。生日当天,200多人参加了这个“nice party”。
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自己的父亲“不是那种能拍拍儿子肩膀、拥抱女儿的人”,贝聿铭对于贝建中又是怎样的父亲?“拍拍肩膀、拥抱,这些并不是最重要,也不是父亲应尽的责任,父亲的责任是挑战你,给你压力,对儿子和女儿都一样给压力。”事实上贝聿铭先生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对贝建中构成一种压力,但贝建中表示他是乐观派,压力是好事,让他做得好上加好。
“我母亲是保持家庭稳定的一个角色,妈妈永远都在那里。”贝建中谈起母亲神色柔和。“我的父母以及祖父辈都生在中国,后来他们都去了纽约,在我从小的家庭生活中,能感受到很多中国文化的传承。”
这两天,贝建中要带太太去狮子林、贝家祠堂来一次“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