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惠玉兰)雨天路面积水最烦人了。不过,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幼儿园门前的路面却不会积水,1平方米的路面就能海量“消化”7000毫升的水。据悉,这种新型透水材料,由彩色碎石和胶黏剂做成,这项技术在苏州属于独创,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昨天,雨势不小,记者来到该幼儿园门口,这里,几位工作人员仍在对路面进行透水性实验。记者看到,此处路面由灰绿相间的石子覆盖,条纹的设计看上去十分小清新。最重要的是,即便连续降雨,此处路面看上去依然很干燥,毫无湿滑感。“我们可以一直用水冲刷路面,也不会积水,1平方米的路面可以消化7000毫升的水量。”
据该项目负责人方弘介绍,这是一种易速透新型透水路面,利用特种开发胶黏剂与碎石共同搭建起坚固且稳定的开放性孔隙结构,替代传统封闭型路面。可以说,这是一种会“呼吸”的路面,在下雨的同时工作人员用水枪不停冲刷路面,厚度仅有2厘米的路面依然迅速将水渗透到地底下,保证路面没有积水。据介绍,该项技术是苏州本土上市企业安皓瑞公司独家研发,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这种新型路面主要使用于人行道路、公园、景观道路、停车场、小区等区域,福建厦门、山东济南、贵州、云南等地已经率先推广运用了苏州的这种会“呼吸”的新型路面。
据了解,过去,我们在城市的道路、地面建设中,多采用的是传统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石子等材料掺合后制作而成,因沙石密度高,几乎不具有透水、吸水能力。“苏州已经全面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这种新型透水性路面将会在苏州进行全面推广,市场前景看好。”方弘说,这种新型路面既可有效渗水、吸水,另外,因这种混凝土材质表面较为粗糙,还有吸收路面噪音的特效。与此同时,用这种新型混凝土铺装路面,还能涂抹上各种绚丽的颜色,设计各种可爱图案,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根据《苏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到2020年,苏州在保护规划区内河网、湿地、大型绿地等天然海绵体的同时,要构建一个“濒临太湖,西水东水、五楔两带、内环外廊、多节点”的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方弘说,当前,苏州已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这样的新型路面非常适用于苏州。据悉,苏州环太湖19公里的健身步道项目也将铺设这种新型透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