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确定两年“时间表”
□苏报首席记者徐蕴海
根据实施方案,“城市双修”试点范围为苏州市区,在今后的2年内,苏州将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打造“青山清水新天堂”、凸显“江南水乡”山水人文特色,改善人居环境,让百姓生活更惬意。
“山、水、地、绿”实施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将以水环境治理与修复为工作重点,从“山、水、地、绿”4个层面展开。
山体生态修复着力保护山体、地质遗迹等资源,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水环境治理与修复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通过持续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及第二水源、双水源工程建设、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和城乡居民供水保证率全部达到100%;2018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各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保证水域面积不减少,实现沿河绿道贯通,恢复河道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苏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推广应用生态护坡形式,逐步恢复河湖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
在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自2017年起开展土壤本底调查并备案,开展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调查,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完成一批工业企业地块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优化完善绿地系统将从园林绿化工程、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和特色生态体验场所建设入手,大力推进“绿色苏州”建设,完善“二带三环五楔”的绿化结构。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2.5%;全市营建珍贵用材树种成片林2.3万亩;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8个方面修补城市短板
根据“城市双修”实施方案,通过修补城市短板,积年“城市病”有望逐渐治癒。
首先是城市低效用地更新,鼓励通过更新改造、集中开发、业态调整、政府回购、协议置换等多种方式,分类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和形象提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医疗卫生设施、养老设施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计划实施36项工程项目。
针对违法建设治理,一方面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产生,一方面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现有违法建设,2017年至2019年,市区每年查处违法建设比例分别不低于50%、70%和90%。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计划实施工程项目22项,贯彻“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思想,优化市政道路网,提高路网可达性;同时加快轨道交通、公交场站、停车换乘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结构完整、形式多样、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创建“公交都市”。
老旧小区、零星楼宇的综合整治坚持民生需求导向,以房屋立面整修、市政管线改造、道路绿化整治、环境秩序提升、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等单项内容为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方面,将以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等为抓手,纵深推进古城整体保护,使百姓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综合管廊建设将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改建等推进实施,主要项目有苏州澄阳路综合管廊、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等。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将落实建筑小区、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3种类型22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