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一票否决制”期待正效应
□马也
任何一项具有惩戒性的制度,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形成很好的正效应。教师中一旦出现明显违反师德的行为,就要依据新规进行“否决”,否则就难服众,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昨天是第33个教师节,各地的庆祝活动令人注目。而在这之前,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样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们也期待,如此“严规”能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新变化。
这项有点像环保“一票否决制”的措施,到底有哪些内容?刚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把中小学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如果有违反相关师德规范,就要给予“一票否决”。
教育部门对师德问题的惩戒已属“三令五申”。事实上,此次强调的师德“一票否决制”已在实行。2016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指出,要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今年延伸到中小学校,可见是对师德全面建设的高度重视,并期待能产生更好的正效应。
师德建设,这是涵养育人生态的根本。这些年,教育部门重申要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不能否认,教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与师德出偏有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信条被轻易放弃,如果再不在筑基固本上发力,重塑教育的“绿色生态”就难以实现。因此,全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尤显必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严格规范师德行为,也就意味着社会对教师道德水准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此项规定所传递的信号更为积极,对老师更为利好,因为它表明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以及教师地位的提高。很显然,这种“高要求”,无疑就需要通过“一票否决制”来实现。
当然,师德“一票否决制”出台后更要落实,只有如此才能使师德建设取得明显的实效。任何一项具有惩戒性的制度,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形成很好的正效应。教师中一旦出现明显违反师德的行为,就要依据新规进行“否决”,否则就难服众,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推进时也要注重实际,切实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要让此项新规取得满意的效果,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