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迫切需要建立评价体系
1
陈振濂接受苏报记者专访。 □记者 倪黎祥 摄
□苏报记者 梅蕾
陈振濂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也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课题的带头人。昨天,陈振濂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顶层设计,我们的目标就是系统提出书法评价标准,做好此课题。而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将有利几代人。”
建立“书法评价体系”
体现评论家的使命感
“书法作为一个后发学科,当然需要一个史料积累的过程。但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的承载者,把书法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体现出了评论家们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整个艺术所做的一种关注,有时代的期望,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陈振濂表示。陈振濂介绍,《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课题主要分为“评价”“评估”“评审”“评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从:(一)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美学定位、艺术学学科逻辑;书斋文化到展厅文化。(二)书法的书家主体、环境客体、艺术史本体;书家个人、书法时代、书法历史诸因素的构成;写字与书法、文化视角与专业视角、文人与艺术家;评估的各种立场。(三)以作品为对象具体的评审操作;具体的展览评审与获奖评审;分层次为技法、形式、主题、作品氛围塑造、视觉表现“独创性”原则等评价的五大技术标准;理论形态;学术研究与艺术批评之区别。(四)现象、时代、人物、事实、历史五大评价要素;“以书论人”与“以人论书”;“发生学”之评论;评论的学术化;褒贬优劣找结论与追根寻源找缘由;评论的公信力等方面分章阐述。试图构建一个可以量化和通用、可以在不同场合由不同评价主体重复使用的评价体系。
课题将促进书法艺术发展
塑造一批专业学科人才
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行业标准,但是书法艺术发展几千年下来,却没有一个可以具体执行的权威评价标准体系。陈振濂对于目前书法圈的现状有着自己的分析。他认为,目前现有的评价方式含混不清,缺乏有力度的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要素。因此,《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目前中国书法界迫切需要的,顺应时代要求。“我们所研讨的课题,必须拥有一个可以具体操作的标准指数及形成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改变目前书法圈对作品评价标准混乱和缺失的现象,对书
法艺术发展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同时,《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
的撰稿写作过程又类似于一个高层次的学科理论专家班,通过这样一个课题横跨几年的研讨,能够塑造出一批相关的擅长书法评论与评审的专业学科人才。”
“中国文联通过立项的形式,正式将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上日程,非常具有前瞻性。”陈振濂坦言,作为课题带头人,深感责任重大。身兼中国文联旗下的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与中囯评协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的他,此次组织的专家团队阵容十分强大,都是多年来在书法创作、理论和教育方面具有相当成果的专业人士。
五年间提交
保护汉字文化8个议案
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本次教材改革,一改多年来孩子上小学先学拼音的习惯和传统,第一篇为识字课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振濂,五年间连续提交了关于保护汉字文化的8个议案。最初是从保护、倡导、弘扬汉字文化的角度入手,逐渐过渡到呼吁《汉语文字保护法》立法,从汉字文化基因承传的角度提出改革新思路即“书写居先”。
陈振濂表示,现在教育部通过教材提出,要求孩子们先学汉字的识读写,其实是出于一种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的坚守。它不是立足于技术功利应用上的难易缓急孰为有利,而是着眼于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采访中,陈振濂表示,一场汉字教育改革,哪怕是一个局部、一个具体环节的改革,都需要各方面协力配合和推动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