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 (资料图)
从《鲁冰花》到《我愿意》,从《味道》到《原来你也在这里》;从王菲到林忆莲,从萧亚轩到蔡健雅……姚谦这个名字隐藏于明星的光芒之后,创作超过600首华语流行乐歌词,一度成为唱片流行、艺人走红的金牌保障,同时也是华语歌迷心中的经典烙印。今天(10月14日),亮相诚品书店的姚谦除了作为知名音乐人,身份标签中更多了旅行者和收藏家。
随着唱片工业的衰落,2005年开始,除了偶有歌词创作发表之外,姚谦似乎刻意与音乐行业保持着距离。直到2016年,姚谦在豆瓣时间开设歌词创作付费课程。十年光阴不算短暂,华语流行音乐产业早已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洗牌和重组。姚谦透露,2016年决定回归时,自己已经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看到未来音乐产业的形态了,比如音乐作品发表的主导权由唱片公司转移到数字平台。但在当下,大多数数字平台还只是平台而已,很难替代过去唱片公司对于音乐推广方面的工作。但既然新的渠道已经建立起来了,姚谦感觉自己也很乐意把过去推广音乐的经验,分享给现在的数字平台。不过姚谦始终认为,不管平台渠道如何转变,最重要的核心仍旧是作品。这励音乐人千万不要为了能够更多参与电视节目,而去制作符合平台、迎合媒体的作品。尽管,目前很多音乐平台愿意选择购买一些在音乐比赛、选秀中的现场录音作品,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过渡,作品创作才是核心,而这也是近十年来,被整个行业所忽视的部分。
远离音乐行业的那些年里,姚谦用更多时间来旅行。作为旅行者的姚谦,近些年周游世界,足迹到过南极、非洲、中东、印度、南美……与雄狮同眠,在美术馆里流连。今年8月,姚谦第二次前往非洲,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至于“看世界”的方式,姚谦认为阅读和旅行都是。但说到真正“走出去看世界”,年轻背包客凭借勇气和体力去冒险、去闯荡是一种可贵的体验,但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旅行会更深刻。比如可以请专业人士协助,规划更合理的旅行计划,由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地的文化。而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
姚谦坦言,现在的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是阅读者。“我非常享受阅读一本书、观一次美术展,甚至去旅行从而阅读一座城市。前阵子我攀登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回来写相关文章,记录艰辛的攀登过程。书写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又阅读了一次——不是那座山,而是自己在当时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过程。”姚谦说。在姚谦看来,把生活过成一首歌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方向,于是,他的新书便取名《如果这可以是一首歌》,书里收录了他在旅行中、生活里,以及在对世界的观察中那些细腻的所见所得。姚谦表示,希望读者阅读了这本书后能够感受到自由、任性和安静的美好。(苏报融媒记者 梅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