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治要求,是确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各级政法机关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以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类问题,“平安苏州”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对照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新要求,苏州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社会稳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肩负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社会稳定各项措施落实,以全市政法机关的有力之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的平安,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击违法犯罪成效凸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智能化”转变
从维护食品安全到打击网络犯罪,从打击通讯网络诈骗、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到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近年来,苏州政法机关坚持把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信息化与社会稳定工作的深度融合,采取一系列有力之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立体化”向“智能化”转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平安感受。
今年5月下旬,市委政法委向十二届市委第25次常委会议专题汇报《全市社会治理违法犯罪集中打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落实集中打防专项行动(“京安行动”)。 针对社会关注程度高、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黄赌毒、盗抢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网络谣言、金融诈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依法严打、严防、严控、严治等多种手段,确保社会面安全稳定。
作为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苏州公安创新建设全警数据汇聚、全警协同办案的犯罪侦查新机制,全市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51.5%,其中侵财案件和系列案件破案数分别同比上升18%、4.5%。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发的通讯网络诈骗,苏州政法机关连施重拳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苏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成立至今,累计止付涉案账户6236个,止付涉案资金1.3亿元,累计协助办案单位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1233.5万元。
按照“京安行动”的要求,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选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案件进行公开宣判。今年9月下旬,吴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的4家基层法院共集中宣判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7件、处理10人。在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和“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的原则下,全市法院依法运用刑罚惩治盗抢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犯罪。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抢劫案89件、处理126人,盗窃案2097件、处理2401人,生产、销售假药案7件、处理17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1件、处理35人。
检察机关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例如垃圾倾倒太湖案件等重大案件,苏州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并指导证据收集等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进展,针对具体情况给出预防、治理等措施。同时,针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案件,指导环境公益诉讼,追讨环境修复所需赔偿。2017年上半年,苏州市检察机关共提起公诉环境污染案件18件33人,件数同比上升80%。
在加大案件处理力度的同时,全市严密加强社会面巡防,在治安重点部位建立36个警务工作服务站,巡防区内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约20%,在全市94个派出所全面应用“犯罪预测系统”,构建出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9月25日,全市战时联勤武装巡逻正式启动。战时联勤武装巡逻期间,由巡特警、武警、交警、派出所民警、辅警、特勤等警力组成的巡逻力量将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警方在全市每个区域都增加了武装巡逻车组,以车站码头、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区域为核心开展巡逻,最大限度将警力、车辆和武器装备推向街头路面;每个巡逻车组都配齐武器装备,确保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到达、有效处置,确保社会面大局平安稳定。
风险管控从“后置”向“前置”转变“大平安”体系覆盖更广公众安全感更强
当前我市社会治安总体保持平稳可控,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苏州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主动出击,下好先手棋,提高对各类矛盾风险的发现、防范、化解能力,高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
以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整改制度为抓手,全市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生产、危化品、食品药品、环境卫生等涉及到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全面加强监管,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将风险管控从“后置”变为“前置”,从“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构建了覆盖领域更广、公众安全感更强的“大平安”体系。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全市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整体构架初具雏形,联动工作效能正在逐步显现。张家港市做强便民服务中心充分整合民生服务资源,常熟市发挥全省试点优势强化镇域综合行政执法,太仓市以“城市大脑”建设为载体构建联动大数据库,昆山市依托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做实前端服务网格,吴江区健全网格管理中心“4+M”网格管理队伍,吴中区开发联动指挥信息平台和手机App实现数据实时对接,相城区整合各类信息平台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网格资源互联互动,姑苏区结合“区政合一”改革打通基层管理、执法、服务环节,苏州工业园区实行联动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110指挥中心一体化运作,苏州高新区强化联动成员单位绩效考核促进部门认真履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在对全市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的指示中要求,全市“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已转入“集中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深入排查”阶段,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维护安全稳定摆在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开展基层走访调研,切实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建强网络化管理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健全“大调解”升级“阳光信访”
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为民解忧
作为“大调解”机制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源头预防、关口前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以及案件、事件、事故的发生,使平安苏州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根基。
在全市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看守所等引入专业律师,让律师配合民警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帮助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这是苏州市公安局近两年来探索推广、稳步推进的“律师进所”模式。运行到目前为止,全市公调对接律师进所覆盖率达100%,驻所律师直接参与并成功调处疑难纠纷3081件,化解疑难案件120件、复杂案件32起,提供各类法律援助近500起,提供法律咨询16000余次。
今年6月上旬,市司法局成立“百日会战”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意见,依托网格化排查预警机制,以矛盾纠纷多发区域和领域为排查重点,全面排查各地区的矛盾纠纷情况,实行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针对重大矛盾纠纷,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集中力量解决。今年1至9月,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纠纷排查37982次,调解纠纷83432件,调处成功率达99.67%。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日,我市印发《关于完善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着力加强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直面矛盾,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疏导、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也是矛盾能化解、保障群众权益的重要途径。在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我市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民情恳谈会、群众联系日等制度,畅通拓宽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就地反映诉求,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全面打造“阳光信访”,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实现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