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坞龙兴桥的一幢老居民楼里,推开房门,这里是姚士荣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陈列着一件件不普通的工艺品,金属小篮、香炉、小桌椅、首饰盒、金属画像……每一个小件都精致而灵巧,每一个大件都细腻而生动。今年74岁的姚士荣,是金属凿刻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生在工艺世家的他,与金属凿刻相伴了大半辈子,他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我要让它们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金属抬凿是苏州的传统技艺,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所谓金属凿刻,即金属抬凿和錾刻各取其中的一个字,再合起来的一个称谓。“抬凿”,是在金属薄皮子反面抬凿子,抬使正面凸起来,然后在正面凿,反复作业,使金属表面图案越来越清晰,浮出美丽的图案。“錾刻”,是用小锤垂直敲击凿子,在金属表面上行走出现凹线条,组成图案,要求金属表面不能有金属屑下来。从选材、剪裁、印花到錾花等步骤,姚士荣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在他家里,除了各种作品外,还有一堆工具,从凿、錾到刻,工具不下百来件,“这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基本功多,凿子都已经用坏了上千把了。”
姚士荣出生在工艺世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银匠,制作小件的金银首饰。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姚师傅耳濡目染。读小学的时候,心灵手巧的他就喜欢画图、雕刻、印章、剪纸等,参加比赛经常得奖,好多作品由学校收藏。自从与金属凿刻结缘,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做就是六十多年。
还是小学徒时,姚士荣就潜心修炼技艺,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苏州有名的寒山寺中有一幅《寒山拾得》,姚士荣把写意画改为工笔画,凿刻出各种神态的《寒山拾得》图。渐渐的,他在圈子里小有名气,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2011年,姚士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被评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满意的作品客人出再高的价格他也不卖。
近几年,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的金属抬凿工艺品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行情随之看好。不仅仅是国内的,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定制作品。不过,姚士荣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市场上,还是在钻研金属凿刻新工艺。经过反复尝试,他最终掌握了一套铜丝编结的新工艺。凭着这项工艺,他“凿刻”出了各式各样的香薰炉,并成为他的拿手绝活。
因为一些原因,姚士荣错失了入党的机会,但他一直心系祖国,关心着国家发生的一切重大变化,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他加紧赶工,凿刻出了一幅《中国梦·和为贵》,送上了对祖国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