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2017年,共有144家房地产企业跻身百亿军团,比2016年增加13家。其中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有16家。
数据同时显示,进入百亿的144家房企的销售额占了全行业的将近60%,证明行业的规模性非常重要,行业的集中度和整合度在2017年得到不断提高,而且还有加速的趋势。
量价趋稳是2017年苏州楼市主基调
在“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总基调下,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房成交量增速有所放缓。与2016年比,苏州的商品房成交情况也有所放缓。根据新浪乐居的统计,2017年苏州商品住宅共成交79641套,相比2016年的105470套减少了25829套,减幅达到24.5%,量价趋稳成为2017年苏州楼市的主基调。
回顾2017年,苏州楼市在调控政策、房贷收紧、购房资格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变得更为谨慎和理性。从各月的成交情况来看,1月、2月成交低迷,成交套数为全年最低;二季度迅猛回升,从安居客统计数据来看,去年上半年苏州商品房住宅成交38560套,套均成交面积在107.73-118.1㎡之间,成交均价16799.8-19399.1元/㎡。其中,1月、2月成交量分别为4002套和3888套,相比于3月份的8478套和6月份的9423套,是个低点。4月份的成交量为6807套,5月为5962套。
从去年4月起,苏州大部分银行上调“首次贷”“首套贷”利率至“九五折”。到6月下旬,全市各大银行均出台相关贷款细则,针对办理接力贷、小面积房屋、逾期还款、二套房等贷款客户都做了详细限制,中国、交通、农业、民生等银行也宣布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准。房贷政策收紧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开发商也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希望“以价换量”,通过各种策略性降价弥补房贷利率对市场成交量的影响。
进入到下半年后,苏州楼市延续了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影响,整体市场表现得更为理性。根据安居客数据,去年下半年苏州商品住宅房成交量为41081套,套均成交面积在105.88-112.54㎡之间,成交均价17931.5-19319.9元/㎡。其中,成交量最低的月份为8月份,共计5903套,为去年下半年最低;成交量最高的是12月份,为7910套。其余各月变化不大。
从下半年的成交均价来看,去年9月苏城新建商品房的成交均价创下了下半年的最低,为17931.5元/㎡,而最高点则出现在了8月份,为19319.9元/㎡。而12月一向被业内认为是开发商冲击年度销售目标的关键时期,但对比数据可以发现, 12月的7910套显然落后于3月的8478套和6月的9423套,其成交价格与去年3月基本持平,为18732.5元/㎡。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成交数据,体现出了调控政策的威力。
“双吴”区域持续领跑 改善需求正在释放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苏州大城格局的确立,城市发展的焦点从过去围绕金鸡湖、独墅湖逐渐向外扩散,另一方面随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日渐稀缺,人们置业安家的选择也逐渐从园区转向了其他区域。城南板块的吴中区和吴江区乘势崛起,成为苏州楼市逆势而上的热门区域。
吴江撤市设区以来,城市发展向南的格局更加明朗,轨交4号线、有轨电车、城市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往南延伸的速度会更加快,吴江与主城的对接更加主动,而吴中区一跃成为区域“中心”,提前发挥出作用。再加上太湖新城“大跨步式”规划以及配套的逐渐成熟,众房企纷纷看到了希望,“双吴”地块价值也一路飙升。目前,吴中太湖新城已吸引了保利、万科、九龙仓等多家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落子,而吴江区在拥有新湖明珠城、海亮长桥府、格林悦城、奥林清华御园等众多老牌楼盘的同时,也吸引了绿地、新城、华润、蓝光等房企进驻。
相对于其他板块,“双吴”区域,尤其是吴江区的价格优势明显,再加上逐渐完善的商业配套和交通区位优势,对众多购房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去年,吴江区成交24995套,成交面积为2830534.83㎡,套均成交面积为113.21㎡,成交均价为14883.18元/㎡;吴中区成交18752套,成交面积为2094854.4㎡,套均成交面积为111.13㎡,成交均价为18389.7元/㎡。
紧排其后的相城区成交14929套,成交面积为1525196.56㎡,套均成交面积为102.12㎡,成交均价为17004.1元/㎡。苏州高新区成交9775套,成交面积为1185751.62㎡,套均成交面积为121.73㎡,成交均价为20421.28元/㎡。姑苏区成交4459套,成交面积为367522.77㎡,套均成交面积为84.48㎡,成交均价为24346.03元/㎡;园区成交4784套,成交面积为659171.14㎡,套均成交面积为140.35㎡,成交均价为31286.08元/㎡。
从这组成交数字来看,姑苏区和相城区主力户型80-100㎡左右,主要以刚需为主,吴江区、吴中区面积区间110-115㎡以改善需求为主,园区和高新区是120-140㎡大户型较受关注,以高端物业成交为主。
随着2017年19大的召开,“房住不炒”成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基调,因此开发商的转型也都在加快,比如说从销售向运营方转移、从新房向二手房转移、从增量向存量转移,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越来越具有特色。小而专、小而美、小而精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基调。业内人士预计, 2018年上半年楼市政策仍然趋紧,两会上释放的信号仍然是围绕着‘房住不炒’和土地供给侧政策的一些改革。下半年预计政策会有所松动,市场成交量和价格会“止跌回升”。所以 “上抑下扬”或将成为2018年房地产的一个主要趋势。(苏报融媒记者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