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区一院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则题为“一夜里500多个急诊,儿科医生连轴坚守岗位!提醒家长做好家庭护理”的消息。作为永鼎医院的行风监督员,笔者也了解到,永鼎医院这段时间平均每天夜里要接收儿科急诊130多例。再从同事处了解到,苏州儿童医院的晚上像过节时候的超市一样“人山人海”。
健康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何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回想小时候农村有“赤脚医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他们活跃在社区,群众熟悉他,他也清楚各家各户的健康情况,平时有些头疼脑热也可以对症下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赤脚医生”已经不复存在,老百姓生个小病多往三甲医院跑,一些专家也忙于看小病,好比是用“导弹”打“蚊子”,造成了资源浪费。
尤其是现在的儿童,一方面是80后的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习惯于小病大看,再加上“二孩”的放开,一有伤风感冒就往大医院跑,造成了大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这种供需不匹配的情形已经影响到了医生的能力提升和身体健康,要改变这种情形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可喜的是,现在一些三甲医院正在通过建设医联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在本报最近的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中,吴江区卫计委主任沈宇就提到,吴江正在依托医联体建设,尝试走出了一条健康惠民的医改创新路,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区内就医。